2019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修正案,标志着这个长期以保守移民政策著称的国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新法案首次在农业、建筑、医疗护理等14个劳动力严重短缺的行业设立“特定技能”签证类别,允许外籍劳动者在满足语言和技能要求后获得最长5年的工作资格,其中建筑、造船等特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还可申请无限期更新的“特定技能2号”签证,并允许携带家属。这一政策转向的背后,是日本社会难以逆转的老龄化危机——2023年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9.1%,总劳动人口较峰值时期减少超13%,仅护理行业就存在60万人的缺口。
不同于1980年代以“文化冲突”为由拒绝大规模引进移民的立场,日本政府此次政策调整展现出务实姿态。内阁府测算显示,若维持现有劳动力规模,到2040年经济增长将萎缩1.5%。但制度的松动并未完全消解社会争议,横滨市某养老院负责人中村透露:“即便开放签证,护理行业的外籍员工留存率仍不足40%,高强度工作与融入困境形成恶性循环。”厚生劳动省2022年统计显示,特定技能签证持有者中,越南籍占比35%,中国籍占13%,但超过半数劳动者集中在东京、爱知等都市圈,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失衡。
政策放宽的边界依然清晰。法务省特别强调“移民政策不等于永久居留权开放”,外籍劳动者获得永住权需满足10年以上在留年限及独立生计能力。京都大学社会学教授山田指出:“这种选择性开放实质是劳动力租赁模式,企业更倾向雇佣合约期满即离境的短期劳工。”随着2023年日本政府再次扩大特定技能行业范围,并试点农业领域外籍劳动者带家属政策,这场关于人口结构、文化认同与经济增长的博弈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