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东北部的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这个由圣基茨岛与尼维斯岛组成的双岛国家,近日因一起特殊的公民身份撤销事件引发国际关注。该国总理办公室于2023年12月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剥夺某位通过投资移民计划获得国籍的俄罗斯商人的公民身份,理由是其涉嫌参与跨国洗钱活动。这并非该国首次行使《公民法》第92条赋予的行政权力,但却是近五年来首例针对高净值投资者的身份撤销案例。
作为全球最早实施投资入籍计划(CIP)的国家,圣基茨自1984年推出的"糖业多元化基金"项目已演变成价值25万美元起跳的房地产投资或政府捐赠通道。这个人口不足6万的岛国,通过出售护照累计吸纳超过10亿美元外资,其护照持有人可享受免签访问156个国家的便利。然而,欧盟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黄金护照风险评估报告》指出,圣基茨的尽职调查体系存在漏洞,约17%的获批案例存在受益人信息不完整问题。
此次身份撤销事件暴露出CIP制度中的监管悖论:当尽职调查在申请阶段未能有效识别风险,后续的身份剥夺往往需要依赖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或联合国制裁名单等外部触发机制。圣基茨移民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其自行启动调查程序的比例不足总撤销案例的5%。这种被动监管模式导致2018-2022年间,至少有9名被多国通缉的经济罪犯仍持有该国护照逍遥法外。
法律专家指出,身份撤销程序中的司法救济缺失加剧了争议。根据现行法律,被剥夺国籍者无权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只能通过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上诉,而该机制要求申请人预先支付超过5万美元的诉讼保证金。这种制度设计客观上形成了对申诉权利的经济门槛,引发国际人权组织对程序正义的质疑。随着经合组织即将实施全球最低税率规则,圣基茨赖以生存的离岸金融体系面临重构压力,公民身份商品化带来的治理挑战或将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