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灰与海水混合成粘稠的灰浆,在板缘凝结成暗红色的结晶。马克第三次划水时,沸腾的海水突然托举起冲浪板,亚苏尔火山口喷发的轰鸣与身后十二英尺巨浪的嘶吼形成双重奏,硫磺气息灼烧着鼻腔——这是南太平洋最危险的冲浪圣地,瓦努阿图塔纳岛的黑色海岸线上,人类正踩着岩浆与海水的交界线跳起死亡之舞。
火山冲浪的概念诞生于2015年飓风帕姆过境后的偶然。当三米高的火山碎屑岩被潮水推上海岸,澳大利亚地质学家埃文斯发现这些多孔浮石竟能承受人体重量。十年间,塔纳岛西北侧三公里长的「熔岩走廊」逐渐形成独特生态:海底火山持续喷发造就的酸性海水,与环礁碰撞后形成螺旋状浪涌;火山弹坠海激起的瞬时巨浪,则要求冲浪者必须在七秒内完成起乘。
当地土著称这种运动为「纳卡玛」,意为「火神的冲浪板」。每个黎明前,挑战者需在祭司主持下用诺丽果汁涂抹耳后,据说能让佩莱女神在岩浆喷发时转过脸去。真正危险的并非摄氏80度的海水,而是随浪峰升腾的火山玻璃碎屑——去年法国职业选手莱拉的右眼角膜,至今嵌着两粒0.3毫米的透长石。
当冲浪板尾鳍切开彩虹色的酸化海水,火山气体在水下爆裂形成的气泡幕墙会瞬间改变水流方向。今年四月,新西兰人布洛克在此创下22.3秒的火山浪纪录,他的GoPro镜头记录下这样的画面:赤红岩浆流在十米外的礁石上蜿蜒入海,而他的板底防滑垫正在高温下微微卷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月发布的警告并未减弱冒险者的热情。地质监测显示,亚苏尔火山岩浆房正以每年1.6米的速度抬升,这意味着「熔岩走廊」的疯狂浪潮可能在未来某天永远沉入沸腾的海底。此刻又有二十名挑战者蹲在火山灰堆积的起浪点,等待下一次地幔的震动与海水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