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的和纸灯笼还亮着,李敏踮脚关掉开关时,指尖碰到灯笼穗子上的晨露。这是东京都调布市最普通的清晨,厨房里电饭煲噗噗冒着热气,丈夫王浩在案板上切葱花的声音与楼下垃圾车收运的机械声重叠,恍惚间总让她想起上海老弄堂里收废品的吆喝。
七岁的女儿小满赤脚跑过榻榻米,书包上挂着的晴天娃娃撞在门框上发出脆响。"妈妈,我的体操服..."孩子突然切换成日语,后半截话又用中文补上。这样的语言混搭已成为这个家的常态,就像餐桌上并排放着的油条和纳豆,味噌汤里总要撒一勺虾皮才够鲜。
王浩任职的精密仪器会社最近开始实行错峰上班。他对着玄关镜调整领带时,镜面映出墙上的挂历——红蓝两色标记密密麻麻,中文家长群标注着"学校恳谈会",区役所的防灾训练通知则用荧光笔圈得醒目。上周社区祭典,他被推选为町内会会计,现在公文包里除了企划书,还塞着半本写满日文敬语的小抄。
李敏在公民馆的插花班进步神速,但每逢中秋仍会特意绕远路去池袋买鲜肉月饼。当她在市立图书馆儿童区整理绘本时,常被《桃太郎》和《神笔马良》并列摆放的书脊刺痛眼睛。那些午后,她会看着窗外樱花树在风里摇晃,突然想起弄堂口那株总也长不高的梧桐。
小满的书桌抽屉藏着秘密:国语作业本底下压着从中国带来的成语卡片,铅笔盒夹层里有同学送的千纸鹤。最近剑道课上学了"残心",她握着竹刀忽然明白,收势时保持警惕的心境,就像每天放学路过中华物产店,总要装作不经意地多看两眼玻璃窗里的大红灯笼。
梅雨季来临前的周末,全家去江之岛看灯塔。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里,小满忽然用标准的东京腔说:"这里的风有咸味,和外婆家的东海一样。"王浩调试着单反相机的手顿了顿,取景框里,妻子鬓角的银丝与远处湘南海岸的薄雾融成一片朦胧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