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群岛,由83个火山岛和珊瑚礁组成,横跨南北纬13至20度之间的热带海域。这片被蓝宝石般海水环绕的岛国,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了令人着迷的生态图谱。受东南信风与赤道暖流的共同作用,瓦努阿图展现出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特质,全年温暖湿润的气候基底中,暗藏着复杂多变的气象密码。
群岛年均气温稳定在22-28℃之间,季节温差不超过5℃,但体感温度常因高达80%的年均湿度产生微妙变化。12月至次年4月的雨季期间,西北季风裹挟着太平洋水汽,为群岛带来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的丰沛降雨,北部岛屿的迎风坡年雨量甚至可达4000毫米。与之形成对比的5-10月旱季,东南信风主导下的晴朗天气虽占据主流,但突发性的热带阵雨仍会不时造访,维持着植被的苍翠。
海洋的缓冲作用在此表现得尤为显著,即使在全球同纬度地区普遍存在极端高温的8月,瓦努阿图的白天气温也罕见超过32℃。夜间海风带来的清凉气流,使得多数岛屿无需人工降温设备即可保持舒适。然而这种气候稳定性常被11月至4月间的热带气旋打破,平均每年3-4个飓风过境时,最大持续风速可达240公里/小时,2015年超强气旋"帕姆"更是创造了单日降雨量403毫米的极端纪录。
气候变化正在重塑这个岛国的气候特征。海平面监测数据显示,圣托岛附近海域每年上升6毫米,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珊瑚白化现象与降雨模式的改变,使得传统农耕历法"亚姆历"逐渐失效。气象学家注意到,近十年雨季持续时间平均延长了17天,而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增加了40%,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正考验着岛国生态系统的承受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