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努阿图,这个位于南太平洋的群岛国家,由83个大小不一的火山岛和珊瑚礁组成,呈南北向散布于澳大利亚以东约1750公里的海域。自1980年脱离英法共管独立以来,其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逐渐形成了适应本土文化、地理特征与治理需求的独特体系。
瓦努阿图现行的一级行政区划为6个省份,这一划分可追溯至1994年的地方政府改革。各省名称均取自其首字母缩写组合,体现了本土语言的创造性:托尔巴(Torba)、桑马(Sanma)、彭纳马(Penama)、马朗巴(Malampa)、谢法(Shefa)和塔菲阿(Tafea)。每个省份由多个岛屿组成,兼具地理邻近性与文化相似性。例如,最北端的托尔瓦省涵盖班克斯群岛与托雷斯群岛,保留了密克罗尼西亚文化传统;而最南端的塔菲阿省则以火山活动频繁的坦纳岛和阿尼瓦岛为核心,是美拉尼西亚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省级行政下设市镇理事会与社区层级的岛屿理事会,形成三级管理体系。这种“去中心化”模式赋予地方高度自治权:岛屿理事会可自主制定传统土地管理规则,市镇议会则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首府维拉港所在的埃法特岛(属谢法省)是该国唯一设立市政府的城市,集中了全国20%以上的人口。各省经济结构差异显著:桑马省依靠椰子种植与滨海旅游业;彭纳马省以咖啡与可可出口为支柱;而塔菲阿省凭借亚苏尔火山的观星与探险旅游吸引全球游客。
值得注意的是,瓦努阿图行政区划始终与传统文化边界保持动态平衡。酋长委员会作为非正式权力机构,在土地纠纷调解与民俗传承中发挥关键作用。2013年,托尔巴省通过地方立法将传统历法纳入学校课程;塔菲阿省部分岛屿仍保留“纳玛图”(Nakamal,男子集会所)作为社区决策场所。这种“双轨治理”既维系了岛屿社会的凝聚力,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旅游业开发等现代挑战提供了弹性机制。截至2020年,该国约30万人口分散居住在65个有人岛屿上,行政体系的包容性成为维系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