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平洋星罗棋布的群岛之间,瓦努阿图的火山岩上镌刻着一段被潮水反复冲刷却未曾褪色的记忆。当人类的考古学家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时,他们挖掘出的巨型石器总会在某个瞬间让空气凝固——斧柄长度超过现代人体小臂的砍伐工具,双人合抱仍显吃力的祭祀石盘,还有那些散落在丛林深处、需要三四个成年男性才能勉强抬动的建筑基柱,这些无声的证物在热带暴雨中顽固地发问:究竟何等体格的人群,才能将这些巨石化为日常器具?
火山喷发造就的硫磺气息至今弥漫在安布里姆岛的密林中,当地部族长老在卡瓦酒腾起的氤氲里,依然会用沙哑的嗓音描绘先祖目睹的奇观:身披露兜树叶编织斗篷的巨人们,赤足能在冷却的熔岩地表踩出冒烟的脚印,他们掀开面包果树冠采摘果实的姿态,犹如现代人弯腰捡拾石子。在塔纳岛的某些禁忌洞穴里,祭祀者会刻意将猪牙项圈悬挂在四米高的岩壁凸起处,因为传说中“那些消失在浓雾里的先民”需要俯身才能通过洞口。
人类学家在绘制南岛语族迁徙路线时,总会为瓦努阿图出土的骨骼化石的特殊性驻足。某些股骨残片的尺寸超出正常变异范围,却又巧妙地避开了病理畸形的可能。当科学测量与口头传统在某个神秘的数值区间重叠时,海岸线上那些重达半吨的独木舟支架,突然获得了合乎逻辑的解释——或许不是古代工匠特别偏爱巨木,而是操作这些舟楫的手臂本就蕴含着超乎想象的爆发力。
当代瓦努阿图人在保留火耕传统时,会刻意绕开某些被称作“巨人餐桌”的平地。在这些被蕨类植物覆盖的圆形空地上,至今仍能找到明显人工修整痕迹的巨型石凳,其凹陷的坐卧痕迹与周边岩画中描绘的比例形成诡异的呼应。当飓风季节来临,海平面下十五米处的珊瑚礁群会显露出规整的石砌巷道,潜水员在其中穿梭时产生的空间错位感,恰如矮人族闯入了巨人国的都市遗址。
在维拉港的国家博物馆地下室,未公开展示的库房里存放着最具争议的文物:一组带有明显使用磨损的玄武岩棒,其重量和握柄直径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类手掌的掌控极限。这些被现代机械吊装设备小心翼翼安置在防震箱中的远古器具,沉默地对抗着教科书里关于古代生产力的所有常识,却在每个暴雨倾盆的夜晚,与森林深处传来的、大地共振般的闷响产生微妙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