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不设标题)
地中海阳光穿过拱形石窗,在斑驳的墙上投下几何光影。马耳他的咖啡馆里,银匙碰触瓷杯的脆响混着蜂蜜馅饼的香甜飘散在空气中。侍者端上一盘金黄的"imqaret",菱形酥皮包裹的枣泥泛着油光,让我恍惚看见江南灶台上冒着热气的赤豆沙,两种相隔万里的甜蜜竟在这一刻产生奇妙的共振。
这座用蜂蜜色石灰岩筑就的岛国,自古便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腓尼基商船载着北非椰枣在此停泊,西西里厨师带来了西西里奶酪卷的技法,阿拉伯人留下糖渍果物的秘方。当地人将地中海沿岸的甜物传统揉进海风,创造出包裹果仁的蜜糖球"qubbajt",撒满橙花的软糕"figolla",直到十五世纪圣约翰骑士团用玫瑰水调制的甜杏酱,每一口都是流动的文明史。
而此刻在瓦莱塔老城街角,戴着玳瑁眼镜的老太太正往面团里填入豌豆泥,这源自中世纪骑士团的朴素甜点"timpana",让我想起岭南茶楼里的莲蓉酥。马耳他主妇调制乳香馅料时哼着西西里民歌的曲调,与唐人街阿嬷搅拌绿豆沙时的越剧小调,仿佛在用味觉撰写人类的甜蜜密码。当中国商船曾在马耳他补给淡水的古港口,是否有人交换过一包红豆与一罐蜜枣?历史未曾记载的细节,却在今日的甜香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