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马耳他的经济发展轨迹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彻底改写。这个地中海岛国在连续多年保持欧洲最高经济增长率之后,首次面临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收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马耳他实际GDP同比下降6.2%,虽然优于欧盟8.3%的平均跌幅,但仍是该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疫情冲击波中最剧烈的震荡发生在第二季度,酒店入住率暴跌至不足20%,国际游客数量较2019年同期锐减96.4%,往日游客如织的瓦莱塔老城和蓝色泻湖陷入沉寂。
作为占GDP比重超过27%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全线崩溃暴露出马耳他经济结构的深层隐忧。约3.6万名旅游业从业者中,有近半数被迫进入技术性失业状态,失业率在2020年第二季度飙升至4.5%。政府推出的工资补贴计划在半年内支出3.8亿欧元,覆盖超过10万名劳动者,相当于全国就业人口的46%。财政部长斯肯布里在议会特别会议上披露,疫情期间推出的各项经济援助占GDP比重达10.2%,这个数字远超欧元区平均水平。
危机倒逼改革的力量在金融服务领域尤为显著。马耳他金融服务局统计显示,虽然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增长放缓,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量逆势增长23%,分布式账本技术相关的监管沙盒项目新增17个申请案例。这种转型从瓦莱塔国际机场的广告牌变化可见一斑——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广告逐渐取代了航空公司宣传海报。经济部长卡鲁阿纳在接受《马耳他时报》专访时透露,政府正加速推进「数字马耳他」战略,计划在2023年前将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15%。
地中海的地理优势在危机中被重新定义。当伦敦金融城的办公室空置率突破8%时,马耳他房产中介开始兜售「阳光办公」概念,2020年下半年高端写字楼租赁需求同比增长12%,主要来自寻求建立欧洲据点的科技企业和投资基金。马耳他居留签证申请数据显示,高净值人士的咨询量在第四季度暴增80%,投资移民律师玛丽莎·博格在个人博客中写道:「蓝天、碧海、5G网络和12%的企业税率,这种组合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竞争力。」
经济复苏的绿芽在第三季度开始萌发。中央银行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11月重回扩张区间(52.1),其中食品加工和医疗器械生产部门产能利用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值得关注的是,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在12月创下历史新高,比2019年同期增长7.3%,这得益于新开通的北非—马耳他—德国物流通道。世界银行在年末发布的评估报告中特别指出,马耳他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较欧盟平均快1.8倍,约43%的企业在疫情期间建立了在线销售渠道。
当第一批疫苗于12月底运抵马耳他国际机场时,总理阿贝拉宣布启动「经济重启计划」,其中包括对旅游业最高50%的绿色改造补贴,以及针对外资企业的三年免税期政策。这场危机留下的不仅是经济数据的波动曲线,更重塑了这座岛国的产业基因——当传统观光巴士依旧停靠在圣朱利安斯湾时,金融科技园区的工地却传来日夜不息的打桩声,似乎预示着这个地中海微型经济体正在书写新的发展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