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7日凌晨,一场代号为"飓风"的突击行动划破了南太平洋小国瓦努阿图的寂静。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在首都维拉港多个豪宅区实施精准抓捕,包括国家土地登记局局长塞缪尔·卡尔萨考、前移民局局长乔治·索普等7名高官相继被带走,现场查封的现金与文件装满12个黑色证物箱。这场突如其来且规模罕见的反腐风暴,让这个由83个岛屿组成的"太平洋避税天堂"陷入剧烈震荡。
瓦努阿图最高法院次日发布的起诉书显示,被捕官员涉嫌通过"黄金签证"计划非法牟利。这项以捐赠换公民身份的政策自2017年实施以来,已为该国创造约1.3亿美元外汇收入,占政府年收入的15%。但调查显示部分审批人员长期伪造材料,将通缉犯和跨国犯罪集团成员包装成合规投资人。更令外界震惊的是,警方还在嫌疑人住所搜出涉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境外账户交易记录,以及某中资企业在桑托岛港口项目的土地租赁协议副本。
这场抓捕行动掀开了瓦努阿图权力体系的隐秘面纱。作为全球最年轻的共和国之一,该国自1980年独立以来始终未能摆脱新世袭政治传统。38名国会议员中,超过半数来自16个显赫家族,掌握港口、渔业、电信等核心产业。前总理萨尔维曾被曝光同时兼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等六个要职,其家族企业垄断全国椰干出口。根深蒂固的裙带网络使得反腐法案在议会屡遭否决,直至2023年迫于国际压力才成立独立反腐败委员会(ICAC)。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本次抓捕恰逢瓦努阿图外交转向的关键期。这个位于第二岛链战略要冲的岛国,正经历亲华派与亲西方势力的激烈博弈。被捕官员多数属于主张强化对华关系的"海洋阵线"派系,而主导调查的警察总长布列塔斯则被指与澳大利亚安保顾问团队关系密切。堪培拉智库洛伊研究所分析,随着美国在太平洋岛国论坛影响力回升,瓦努阿图可能正调整其"平衡外交"策略,通过内部整肃向西方释放合作信号。
瓦努阿图总理基尔曼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耐人寻味。他坚称"法律面前没有豁免权",却拒绝回应是否会重启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协议谈判。而在抓捕行动后的外长会晤中,中方代表重申尊重瓦国司法独立,同时承诺推进"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这种微妙的平衡术背后,折射出小岛屿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生存智慧——反腐旗号既能回应国内民生诉求,又可作为外交谈判筹码。
眼下这场反腐风暴正在触发连锁反应。维拉港商业银行出现挤兑潮,两周内超过800万美元被提取;澳大利亚航空公司暂停了复飞计划中的三条航线;美国国务院则突然宣布追加350万美元"良治援助"。对于人均GDP仅3000美元的瓦努阿图而言,如何在刮骨疗毒的同时避免经济失血,将成为基尔曼政府最大的执政考验。当太平洋的潮水退去时,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穷国"能否真正摆脱"贿赂换发展"的诅咒,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