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过棕榈叶的缝隙,在维拉港码头斑驳的木栈道上跳跃,肤色黝黑的鱼贩将最后一筐金枪鱼搬上货车,胸前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这个南太平洋群岛国家的街道上,穿着笔挺西装的白领与赤脚行走的村民时常擦肩而过,悬殊的年收入差异如同热带飓风般撕裂着社会的宁静表象。瓦努阿图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公务员的年薪中位数约为240万瓦图(折合2.1万美元),而种植椰子的农户年收入可能不足30万瓦图,两组数字中间横亘着八倍的经济鸿沟。
这种差距在旅游业的冲击下愈发鲜明。五星级度假村的法国主厨每月薪资抵得上当地人四年的农业收入,国际邮轮停泊时洒落的消费金额瞬间就能打破某个渔村整年的收支平衡。财富的潮水在83个岛屿间不规则涌动,将现代社会常见的薪资失衡现象浓缩在1.2万平方公里的海疆之内——公立学校教师的年薪标准始终无法突破280万瓦图,而持有国际潜水教练证的向导,旺季三个月就能赚取普通公务员全年的收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调查揭露出更为隐秘的薪资断层线:从事传统捕鱼业的女性时薪不足150瓦图,但她们通过社交媒体销售的贝壳工艺品,经由澳大利亚中间商转手后,在悉尼画廊的价格标签上凭空多出三个零。这种新殖民主义经济模式下的价值扭曲,让瓦努阿图的薪资体系呈现出独特的后现代拼贴特征——手持智能手机洽谈加密货币投资的青年,可能正倚坐在以物易市的露天菜场边缘。
在马拉库拉岛深处,用月薪5万瓦图雇用的护林员守护着千年雨林,而英国环保组织为同样岗位提供的国际志愿者津贴却是这个数额的十倍。这种因资金来源不同造成的平行薪资系统,正在制造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瓦努阿图:一个困在联合界定义的中低收入国家框架里,另一个则漂浮在全球公民经济的云端。当澳大利亚援助的推土机开始修筑通往部落聚居区的公路,筑路工人发现自己的日薪竟比教育部副司长的时薪高出17%,这样的黑色幽默每天都在重塑着岛民对劳动价值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