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这个由83个岛屿组成的国家,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三年未能按时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贷款本息,累计拖欠金额突破8000万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债务脆弱性报告》中,将瓦努阿图列入"极高债务风险"国家名单——这相当于给太平洋经济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债务危机的根源可追溯至多重矛盾的交织。火山频发、台风肆虐的自然环境消耗了该国年均财政预算的47%,2022年连续遭遇"哈罗德""朱迪"两次五级强台风,仅基础设施修复就耗费2.3亿美元,相当于全年财政收入的65%。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坍塌更让情况雪上加霜,疫情前每年接待12万国际游客的盛况,在2023年仅恢复到3.2万人次,酒店入住率徘徊在18%的冰点。
政府迫不得已的应对措施正在引发次生危机。医疗系统首当其冲——首都维拉港中央医院的药品库存降至三个月用量警戒线,边远岛屿的诊所已暂停除急救外的所有医疗服务。更棘手的是,国家养老基金出现2700万美元缺口,导致7000余名公职人员长达九个月未缴纳社保。这种恶性循环正动摇着社会契约的根基:公务员群体中已有23%选择离职下海,警察队伍规模缩减至十年来最低水平。
国际社会并非无所作为。澳大利亚主导的"太平洋债务重组计划"提出分40年清偿债务的方案,但要求瓦努阿图必须开放领海资源勘探权。中国作为第二大债权方主动减免了900万美元债务,并承诺提供1.5亿美元基建贷款用于修复港口设施,不过这些举措引发了西方国家对"债务陷阱"的强烈质疑。面对多方角力,瓦努阿图财长雷根瓦尔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出警示:"当台风摧毁房屋时,没人会问你是向哪个国家借的起重机。"这番言论折射出小国在债务漩涡中的生存智慧:在主权完整与发展需求之间走钢丝,在债务枷锁中寻找呼吸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