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南太平洋的海平面,维拉港市郊山坡上的铁皮屋顶便开始蒸腾起薄雾。乔·卡隆扛着工具箱穿过泥泞的小巷时,鞋底粘着的红土里还掺着昨夜暴雨冲刷下来的火山灰。这位四十岁的水管维修工掀开第八十七号社区的水表井盖,黝黑的手指抚过锈迹斑斑的法兰盘,青铜螺栓早已被腐蚀成模糊的绿痂——这是英国殖民时期埋下的铸铁总管,如今就像珊瑚礁般在海风与雨水中层层剥落。
首都区的供水网络始终在渗漏与修补的循环中挣扎。乔的记事本里记录着令人心惊的数字:维拉港日均供水量中有38%消失在遍布裂缝的地下管网里,某些偏远岛屿的漏损率甚至超过60%。去年飓风帕姆来袭时,埃法特岛西岸十二个村庄的自来水管在盐蚀与泥石流双重摧残下化为铸铁残片,人们不得不用独木舟运载着塑料桶,划向十海里外的淡水泉眼取水。
这个由83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其供水系统如同缠绕在火山颈上的藤蔓般错综复杂。地势险峻的主岛上,水利局工程师们正在徒手攀爬45度斜坡,为新建的蓄水池寻找合适锚点;远在马勒库拉岛的丛林深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紫外线净水器正在与疯狂繁殖的藻类争夺生存空间;而在坦纳岛的火山灰平原上,世世代代依赖雨水收集系统的村民,正目睹着雨季从每年六个月缩短至三个半月。
瓦努阿图供水网络最致命的伤口在肉眼不可见处悄然溃烂。海水倒灌已让谢法省沿岸三十七口水井的氯含量超标,维拉港污水处理厂的老旧泵机曾在雷暴中宕机22小时,导致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漫入伊费特岛礁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该国地下水位正以每年1.5米的速度下降,而需求增速却是这个数值的三倍。
但每个黎明破晓时分,总会有新的希望沿着水管脉动。中国援建的模块化净水站正在桑托岛组装,日本专家带来的防腐蚀涂层技术让埃罗芒阿岛的聚乙烯管道寿命延长了八年,新西兰资助的智能监测系统刚刚捕捉到彭特科特岛一处隐蔽的管道裂缝——这比传统人工巡检提前了四十五天。乔拧紧最后一个渗漏接头的画面,常常与港口卸下的新型ABS复合材料管材重叠,这些淡蓝色的管段在艳阳下闪烁着冰川般的光泽。
雨季再次迫近时,维拉港的孩子们把耳朵贴在自家锌铁皮水塔上,倾听水流穿越八十年前殖民者埋下的铸铁遗骸、穿越现代工程创造的聚合物血管、穿越火山岩与珊瑚礁构筑的天然滤床时,发出的那些深浅不一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