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中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持在华永久居留证的日本人数量连续五年增长,2023年首次突破十万大关。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东京写字楼里加班到末班车的公司职员突然发现微信群里多了上海猎头的招聘信息,是大阪便利店收银台的电子支付二维码旁贴着中文培训班广告,是北海道的民宿老板开始研究重庆火锅底料的批发渠道。当日本NHK电视台跟踪拍摄到横滨港集装箱里夹杂的山东蔬菜大棚种植指南和合肥科技园区宣传册时,这场静默的人口迁徙终于掀开了冰山一角。
跨越东海的移民潮里,既有早稻田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拎着行李箱直奔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果决,也有京都百年料亭传人在成都宽窄巷子重开怀石料理店的忐忑。北京朝阳区某国际学校的日语教师佐藤发现,每周三下午的家长会开始频繁出现戴着华为工牌的同乡——这些曾经的索尼工程师如今在东莞松山湖调试着第六代通讯基站。上海虹桥枢纽的地铁通道里,大阪弁与上海话交织成独特的混响,电子屏上滚动的中日双语招聘广告比涩谷十字路口的霓虹灯牌更令人目眩。在杭州余杭区某个程序员小区,三菱重工的前机械师山本通过直播向福岛的家人展示无人机自动配送的绍兴黄酒,身后的背景音是邻居苏州码农用东北腔日语讨论着仙台机床的物联网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