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由83个岛屿组成,1980年摆脱英法共管殖民统治后建立共和国,逐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政治体制。这个群岛国家的政治架构融合了西方议会民主与传统酋长制度,形成独特的双轨治理模式。
作为议会制共和国,瓦努阿图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议会和地区委员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团投票产生,任期五年。总统主要履行礼仪性职责,包括签署法案、任命总理和司法官员等,但当议会陷入僵局时,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实际行政权力掌握在总理及其内阁手中,总理作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或联盟推选产生,负责组建政府并管理国家事务。
立法机构采用单院制议会,52名议员通过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这种选举制度使得小党容易获得席位,导致独立以来的政治格局长期呈现多党竞争态势。主要政党包括长期执政的瓦努阿库党、民族联合党及反对党联盟等。议会除了制定法律,还承担着监督政府运作的重要职能,议员可通过不信任案罢免总理,这一机制使得瓦努阿图自独立以来已产生超过30届政府,政治更迭频繁但基本保持民主框架稳定。
司法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地方法院处理日常案件,最高法院行使宪法解释权和重大案件审判权,上诉法院作为终审机构。独特的传统酋长理事会系统在国家法律体系中被正式承认,负责调解土地纠纷、婚姻矛盾等社区事务,其裁决在基层具有法律效力。这种双重司法体系既保障现代法律实施,又延续了美拉尼西亚部落社会的文化传统。
地方治理呈现分权化特征,全国划分为托尔巴、桑马等六个行政区,各省拥有教育、卫生等领域的自治权。省级议会由传统酋长和民选代表共同组成,重大决策需遵循"纳玛吉"(nakamal,传统集会所)的协商机制,这种由部落长老主导的议事传统依然深刻影响着现代地方政治。在坦纳岛等地区,村落仍由"酋长委员会"管理,使用卡瓦酒仪式达成公共决策。
外交方面,瓦努阿图恪守"积极中立"政策,既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保持紧密联系,又积极参与南南合作。作为太平洋岛国论坛创始成员国,其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倡导尤为突出,曾推动国际法院就气候问题发表咨询意见的倡议。近年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在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领域展开多项合作,同时谨慎平衡着大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地缘竞争。
频繁的政治变动并未动摇瓦努阿图的民主根基,2015年建立的政治稳定基金机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了不信任案提出程序。2022年大选后,现任总理卡尔萨考领导的联合政府正致力于推动宪法改革,计划将议会任期由四年延长至五年以增强施政连续性。这个人口不足30万的国家,凭借独特的政治智慧,在维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平衡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