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洒在埃罗芒阿岛嶙峋的火山岩上时,咸涩的海风裹挟着某种清冽幽香。十九世纪的欧洲水手们就是循着这种独特的芬芳驶入这片陌生海域,他们或许不曾想到,那些生长在火山灰与珊瑚礁之间的檀香树,会在随后的百年间引发绵延不绝的文明碰撞。
早在南太平洋岛民将檀香木制成祭祀神像之前,这种带有琥珀色树心的珍贵树种,就已在火山岛链间安静地繁衍生息了数千年。波光粼粼的潟湖边,当地长老用棕榈叶包裹檀香碎屑点燃,升腾的轻烟缠绕着讲述创世神话的歌谣。直到1812年某艘商船的观测员在望远镜中发现林间若隐若现的银灰色树皮,这个由83个岛屿编织而成的翡翠群岛,忽然被标注在世界地图的檀香贸易航线上。
来自悉尼与加尔各答的商船遮蔽了维拉港的天空,铁制斧头劈开檀香树的古老年轮时发出的沉闷声响,惊飞了树冠间休憩的果蝠。热带暴雨冲刷着新开辟的运材道,混着檀香精油的雨水在珊瑚礁间汇成金色溪流。但这场席卷岛屿的"檀香热"并未带来预想中的财富——当最后一棵百年檀香轰然倒地,留给瓦努阿图人的是裸露的红土山丘与永远改变的社会结构,曾经用于雕刻独木舟的传统技艺,被迫转向制作迎合殖民者审美的檀香木雕。
如今站在埃法特岛的制高点俯瞰,人工栽种的檀香林正在复活节花火般绽开的苔藓间缓慢重生。博物馆里泛黄的交易契约上,依然能辨认出用植物汁液按下的反抗手印。当旅游手册将檀香精油作为"南太平洋的液体黄金"推销时,群岛深处的雨林中,守护神树的后裔们重新点燃了祭祀的香炉,让被商业社会标准化了的香气里,重新飘荡起属于火山与大洋的古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