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努阿图群岛的深处,地壳的震颤从不止息。当飞机盘旋降落时,舷窗外翻涌的云层间,隐约可见岛屿边缘升腾的灰白色烟柱,像一根贯穿天地的巨针,将蔚蓝海面与铅灰苍穹缝合。这里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土地之一,海底的熔岩以万年为刻度不断重塑着群岛的轮廓,而生活在此的人类,早已将火山的呼吸编织进生存的韵律。
塔纳岛上,亚苏尔火山的轰鸣声如同永恒的背景音。每隔二十分钟,山巅的熔岩池便吐出赤红光球,火山弹在空中划出抛物线,坠入冷却的火山灰中泛起阵阵白烟。当地向导杰森赤脚踩过余温尚存的玄武岩,向游客展示如何用芭蕉叶包裹木薯,埋在灼热的地表深处烹煮。“火山是愤怒的,也是慷慨的。”他说这话时,远处又传来硫磺气体突破岩浆表层时的爆鸣,仿佛某种古老语言的回应。火山灰滋养的土壤里,芋头植株的墨绿色叶片在热风中舒展,根茎积蓄的能量足以对抗下一次可能的爆发。
当夜幕降临埃法特岛,马鲁姆火山口的熔岩湖会点燃夜空。蓝紫色电弧在火山气体中流窜,沸腾的岩浆翻涌时发出金属撞击般的声响,地质学家们穿着银色耐热服的身影,在240米深的火山口边缘渺小如蚁。这种死亡与生机交织的奇景,让瓦努阿图人创造出独特的“火山货币”——用火山玻璃磨制的黑色圆盘,数百年来作为身份象征在部落间流转。每个圆盘中心凿出的孔洞,据说是为了安放火山之魂注视人间的眼睛。
在彭特科斯特岛陡峭的山坡上,村民依然遵循着祖先与火山订立的契约。他们用火山岩砌成挡土墙,利用雨季的豪雨在梯田种植芋头,同时保留着向火山神献祭的仪式。去年新喷发的海底火山造就的临时岛屿,如今已被命名为“克罗尼西亚凤凰”,地质学家监控仪器上跳动的数据流与萨满吟唱的祷词,在这个国度达成了诡异的和谐——当大地震颤加剧时,科学家和祭司会同时发出撤离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