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这个以迁徙与融合为历史注脚的汉族民系,其足迹早已超越了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当学界将目光投向东南亚、欧美等传统客属侨乡时,少数研究者注意到在日本列岛斑驳的移民图景中,同样闪烁着客家人若隐若现的身影。据日本法务省2020年外国人登录数据显示,持中国大陆护照的在日华侨约78万人,其中闽南、广府、吴越等民系占据主体。横滨中华街史料馆的社区调查则揭示,从19世纪明治时期的商贸移民到平成时代的技能实习生,客属群体始终以0.3%-0.5%的比例存在于旅日华人谱系中,这意味着当代在日客家人社群可能维持在2300-4000人区间。这个被神户大学华人研究所称为"隐形少数族裔"的群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73年长崎福建会馆的账簿上记载的汀州籍货商。当冲绳那霸市的客家墓园里,1898年镌刻着嘉应州出身的茶叶商人碑文;当东京丰岛区的百年老铺仍保留着客家擂茶的制作技艺,这些文化印记印证着这个群体在日本社会独特的存在方式——既保持着对围龙屋建筑符号的精神眷恋,又发展出用日语假名标注客家山歌的跨文化传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