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的移民政策与军事扩张紧密交织,成为其“大东亚共荣圈”战略的重要环节。根据日本政府官方记录及战后的统计研究,1931年至1945年间,日本本土向海外殖民地及占领区的移民总数约在320万至350万之间。这一庞大数字的背后,不仅包含了政府主导的殖民定居计划,也涉及战时劳动力调配和军事人口流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向中国东北(伪满洲国)的“开拓团移民”,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945年日本战败,约有27万户、总计85万日本农民被有计划地迁移至东北。而在朝鲜半岛、台湾等殖民地,强制征召的劳工移民约达120万人,其中包括被迫参与军事工程建设的“征用工”。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移民中约有15%因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战事死亡,特别是在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后,数以万计的日本移民在混乱中遭到遗弃,导致大量平民伤亡。1945年后,除约60万移民因死亡或滞留未归外,其余大部分被盟军遣返,这段血腥的移民史最终随着日本战败画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