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的寒风卷着冰碴划过赛道,十米开外的防护墙外,数百双眼睛正死死盯着那个匍匐在冰面上的红色身影。当地时间上午十点零七分,马耳他历史上首位冬奥选手珍妮丝·斯皮泰里在钢架雪车第三轮滑行中发生侧翻,十公斤重的碳纤维雪橇擦出刺目火花,裹着粉色头盔的身影在时速超百公里的失控状态下,重重撞向U型弯道的冰壁。
这个以蜂蜜色石灰岩建筑闻名地中海的岛国,此刻有二十万国民放下手中的咖啡杯。餐馆老板关掉了正在直播赛事的电视机声音,潮湿的海风吹进瓦莱塔圣约翰大教堂半开的彩窗,捧着玫瑰经的老妇人突然听见年轻游客的手机里传来冰刃摩擦的尖锐啸叫。在冰雪运动版图上缺席了整整七十届冬奥会的弹丸之地,此刻每个街角的电子广告屏都在循环播放某位二十九岁前田径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七年前在地中海灼热的沙滩上拖着自制雪橇奔跑的身影,赞助商临时撤资时在众筹网站写下的三百封求助信,以及社交媒体置顶的那句“我就是要证明热带岛屿的孩子也能在寒冰上飞翔”。
防撞护颈里的汗水正顺着脊椎往下淌,珍妮丝摘下布满裂痕的护目镜时,指尖粘着的融雪混着血珠滴在浅蓝色赛服上。观众席爆发的惊呼声中,这个曾在马耳他大学主修生物学的姑娘突然咧开嘴笑了——就像三年前在挪威利勒哈默尔第一次完成双倍里程负重训练时的表情。她单手撑住冰面翻身坐起,沾染霜花的金色发梢在零下十五度的空气里扬起细碎的彩虹,被全球直播镜头捕捉到的口型正在默数:“四、五、六......”按照规则,选手脱离雪橇后必须自行复位,但超过三十秒未能重启就将丧失比赛资格。
当瑞士与德国选手的教练团队攥紧战术板时,地中海姑娘的雪橇正从47度倾斜的冰面上重新加速。被撞歪的前支架在直线赛道擦出S型轨迹,沾着血迹的右手控制杆持续发出蜂鸣警报。转播顾问调出实时数据的手突然停住:这个仅有三年冰雪训练经历的“外卡”选手,在严重失误后的最后五百米竟滑出了超过资格赛0.3秒的成绩。冲过终点线时,看台上举着马耳他十字旗的助威团突然集体噤声——人们看见她的右手正按在左侧肋骨位置,冰面倒影里蜷缩的身影与七秒前风驰电掣的勇士判若两人。
国际雪联医疗组的担架尚未抵达,珍妮丝已经扶着防护栏站了起来。这个动作让她在混合采访区被六次追问伤势时不得不坦白:“断了两根肋骨?那可得找组委会补发勋章。”事实上,早在前夜训练中护目镜意外脱落导致角膜擦伤时,她就在ins动态里调侃:“或许我该申请成为钢架雪车项目的盲滑先驱?”这种带着咸涩海风味的幽默,此刻正通过卫星信号感染着从雷亚尔城到哥本哈根的观众——当挪威解说员提到她曾在东京奥运会田径资格赛担任马耳他旗手时,导播切出的画面却是北京冬奥村房间里的特殊陈设:床头挂着马耳他总统亲笔签名的“全国勇气奖”证书,下方压着母亲手写的圣经便笺:“你们要奔向生命的冠冕”。(经核实,选手实际伤情为软组织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