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雾尚未完全散去,远处的海平面泛起鱼肚白,我已在瓦努阿图主岛埃法特的密林中跋涉多时。潮湿的空气中浮动着蕨类植物与火山土壤混合的腥咸气息,藤蔓缠绕的参天古木间,隐约传来鸟类断断续续的啁啾。向导突然停下脚步,用生锈的砍刀拨开一丛面包树叶,刹那间,黛青色的山脊线如巨兽脊背刺破云层——鹤山正以最原始的姿态闯入视线。
这座被当地人称作“纳乌拉吉”(Nauraki)的休眠火山,在西方探险家的地图上被标注为鹤山,源于首批登陆者目睹候鸟群从山顶盘旋而去的景象。火山口形成的天然湖泊像块破碎的翡翠,倒映着天空中不断变换形状的积雨云,湖畔硫磺泉蒸腾的白雾与云絮浑然一体。火山岩经年风化形成的褶皱间,倔强的蕨类植物与红木芋共生,叶片上的晨露折射出彩虹的碎片,仿佛诸神撒落的星辰。
穿着草裙的原住民老者蹲在火山灰铺就的小径旁,正用竹筒收集某种深紫色的浆果。他布满皱纹的额头上涂抹着白色黏土,那是祖先留下的图腾印记。“纳乌拉吉山灵昨夜托梦,”老人含混的瓦努阿图语经过向导翻译,与林间穿行的风交织成神秘和弦,“他说远方的客人带来太平洋深处的珊瑚粉,要在月圆之夜洒向西南坡的圣洞。”我们面面相觑时,老者已哼着古老的调子消失在密林深处,唯有腰间的贝壳项链与露水碰撞出清越回响。
攀登至海拔七百米处,豁然开朗的断崖将南太平洋的壮阔尽收眼底。暗礁在海浪冲刷下激起雪白浪花,浅海处的蓝绿色泽逐渐过渡成深海墨蓝,数艘独木舟正划破这幅液态油画。当地渔民遵循祖辈相传的“潮汐日历”,在特定月份捕捞特定的洄游鱼群,船舷捆扎的椰壳浮标随波起伏,恍若漂浮的古老密码。悬崖边缘的岩壁上,某个被时间侵蚀的岩画群静静伫立——螺旋纹样与海龟图案交替出现,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三千年前拉皮塔人留下的航海星图。
暮色四合时分,山脚下的纳马杜村亮起星星点点的火光。村民们用芭蕉叶包裹刚捕捞的龙虾置于炙石上烘烤,混合着香茅与土芋香气的烟雾随风飘散。佩戴犀鸟羽毛头饰的少女们赤足踩踏地面,腰间系着的种子串珠随舞蹈节奏沙沙作响,吟唱的古老歌谣讲述着火山女神与鲸鱼相爱的传说。当星辰缀满天幕,头戴木雕面具的萨满摇响椰壳响板,将深红色的卡瓦酒泼洒向鹤山方向,所有人都面向黑暗中的山影举起椰壳杯,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