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马耳他岛崎岖的海岸线潜入水下,阳光穿透海面投射出摇曳的光斑,一群石砌的房屋轮廓缓缓浮现在视野中。这些被珊瑚覆盖的建筑并非现代沉船的残骸,而是属于一个更古老的谜团——马耳他水下遗迹。自20世纪初被渔民偶然发现以来,这片沉没在海底40米深处的巨石建筑群就不断挑战着人类对地中海文明的认知。考古学家发现,它的构造方式与陆地上著名的哈尔·萨夫列尼地宫惊人相似:切割精确的巨石严丝合缝地堆叠,墙壁上残留的螺旋纹与陆地遗址中象征生命轮回的符号遥相呼应。然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显示,这些石块沉入海底的时间比埃及大金字塔的诞生还要早两千年,彼时的地中海文明尚无航海技术的明确证据。当现代潜水员游弋于巨石走廊之间时,仿佛能触摸到史前人类与海洋博弈的史诗:他们究竟如何在无现代工具的年代将十吨重的石块运至深海?又为何让耗费心血的建筑永眠于波涛之下?答案或许藏在马耳他群岛独特的地理命运里——每一厘米海平面上升都在重塑这里的历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