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马耳他身份局首次以官方形式披露了自2014年投资入籍计划(MIIP)实施以来的入籍数据:9年间共有2275名主申请人通过该计划获得马耳他护照,带动政府财政增收超过17.5亿欧元。这批被标注为"新马耳他人"的群体主要来自俄罗斯(34%)、英国(12%)、沙特(8%)、中国(6%)等高净值人群集中的国家,其购房置业需求已推升当地高端房产租金上涨37%。尽管政府强调资金被用于医疗升级与文物保护,但欧盟司法专员雷恩德斯仍公开指责该计划存在"法律漏洞",特别是2018年马耳他当局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欧盟反欺诈办公室(OLAF)核查申请人背景后,争议持续发酵。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欧盟施加压力暂停申请通道,2021年重启时投资门槛已从65万欧元大幅上调至75万欧元(含捐赠、购房及债券投资),居住要求也从12个月延长至36个月。政策调整使2022年申请量骤降46%,最终获批率仅维持38%的历史低位。如今身份局官网开设专栏公布历年数据,以"透明化运作"回应公众质疑——数据显示,约70%获批者选择在斯利马、圣朱利安等旅游核心区购置35万欧元以上的房产,其子女82%入读私立国际学校,这种显性阶层区隔持续刺激本地社会矛盾。
面对欧洲议会关于"黄金护照"全面禁令的议案表决,马耳他总理阿贝拉一面承诺"加强尽职调查",一面重申移民政策主权。根据最新修订案,2024年起申请人需通过欧盟认证的语言考试,并在马耳他境内开设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向"黄金签证"模式的转型,暗示着这个地中海岛国在欧盟监管与财政收入间的持续博弈——毕竟投资移民带来的资金占其GDP比重已从2016年的0.8%攀升至2022年的2.1%。当瓦莱塔海湾的游艇码头停满新富豪的私人船只时,普通市民在社交媒体发起"我们是租客还是主人"的话题讨论已突破10万次,这场身份与资本的对撞仍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