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散尽时,塔娜岛北部的丛林深处便会传来悠长的流水声。裹挟着火山灰的暗红色河水从山脊奔涌而下,在错落的玄武岩之间冲刷出翡翠色的深潭。岛民称这条河为"纳乌鲁"——在他们的比斯拉马语中,这是"大地脐带"的意思。千百年来,赤道暴雨与频发的地震持续重塑着它的河道,却在每个旱季来临时,用沉淀的矿物质为两岸的芋头田铺上一层黑色襁褓。
沿着蜿蜒的河岸行走,会遇见雨季暴涨时折断的榕树气根像巨蟒般垂挂在浊流上方,树干上深浅不一的刻痕记载着部落分界的变迁。戴羽冠的孩童常常潜伏在河湾处的礁石背后,用棕榈叶编织的渔网拦截溯流而上的银鳞鱼群。那些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脊背贴着水面掠过时,恍若重现了他们祖先驾驭独木舟穿越星海的剪影。
河底散落着被磨圆的黑曜石碎片,这是十五世纪大喷发时亚苏尔火山赐予的黑色眼泪。当向导用树皮布包裹几块送给我时,能清晰感受到石面残留的温润触感——这座至今仍在冒烟的活火山,始终通过地下水的脉动与河流保持着某种神秘的对话。最近三年水位监测站的警报器频繁响起,或许正是大地深处传来的古老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