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的樱花季刚过,东京新宿区移民管理局的走廊还残留着新年装饰的痕迹。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翻阅着成摞的申请材料,他们不曾预料,即将到来的全球疫情会让面前的蓝色塑封文件夹发生微妙变化。这一年,来自上海的程序员李墨在系统里第17次刷新永住申请进度时,手指突然停在国际快递追踪页面——装有在留资格证明书的特快专递正在跨越东海。这个寻常的电子凭证编号,意外成为东京入管局当年处理的最后一批正常时效案例。
当3月的检疫隔离政策像透明屏障分割列岛,日本的移民生态呈现出冰火两重天。高度人才签证申请量逆势增长23%,窗口咨询电话里出现前所未有的美式英语比例。曼哈顿投行高管拿着日本政府新推出的「数字游民签证」细则,正在计算纽约与轻井泽别墅的时差是否影响晨会。与此同时,横滨中华街的行政书士事务所里,五份被按下暂停键的技能实习签证材料正积着薄灰,它们的主人在越南、尼泊尔的出租屋里反复核对账户余额,等待国境重启的准确日期。
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让移民监管系统的每个齿轮都发生应激性调适。埼玉县某语言学校的教务系统里,4月留学生的出勤记录出现大片空白格子,代之以Skype通话时长的数字代码。大阪法务局不得不启用电子签章系统处理永住申请,文件流转周期从45天拉长至半年,却又在某个月突然恢复常态——这要归功于入国管理厅临时招募的200名退休公务员组成的「银发特攻队」。
深入观察移民群体的生存策略,会发现疫情期间的便利店收银台成了特殊的文化枢纽。沈阳来的护士王雯穿着防护服站在东京某药店柜台后,流利的关西腔让本地客人都误以为她是京都出身。她手中的医疗翻译资格证和时薪1800日元的工资单,构成后疫情时代医疗签证申请者的新模板。而在福冈唐人街,三个中餐馆老板合租的共享厨房里,油锅翻腾声与Zoom会议里的中文谈判声交织,他们正在测试通过直播扬州炒饭制作过程来满足经营签证续签要求的可能性。
当2021年的初雪覆盖北海道某处滑雪度假村的工地时,36岁的巴西裔建筑技师长加藤俊介打开手机,屏幕上同时显示着葡萄牙语的安全施工指南和日语版的特定技能2号资格考试大纲。他身后高耸的钢结构框架,正是日本建筑业试图用外籍劳工填补本土劳动力缺口的具象化注解。这个场景似乎预示着,在东京奥运会延期造成的连锁反应中,移民政策调整的齿轮已经开始不可逆转地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