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欧洲移民热潮的兴起,马耳他以其宜人的气候、欧盟成员国身份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全球申请者的目光。然而,在一片“低价移民”“快速拿身份”的宣传声中,一些精心设计的陷阱正悄然滋生。当小陈在某社交平台上刷到“10万欧元全家移民马耳他”的广告时,他甚至没有怀疑广告的真实性——页面上的欧盟旗帜、律师楼背书和“成功案例”让他放下了戒备。直到支付了首笔“政府预审费”后,他才发现所谓的移民顾问早已失联,而对方提供的“官方合作文件”竟是一份仿造品。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马耳他官方规定的投资居留计划(MPRP)明确要求申请人需满足至少30万欧元的房产投资(或长期租赁)及政府捐款等综合成本,但黑心中介往往以“内部渠道”“政策漏洞”为幌子,将价格压低至正常门槛的1/3甚至更低。他们会刻意模糊“捐赠”“投资”与“服务费”之间的界限,甚至承诺“不需实际投资”,诱使申请人签订阴阳合同。当受害者发现居留卡迟迟无法获批时,对方早已通过“包装费”“律师费”等名目转移资金,留下的只有无法通过移民局审核的造假材料。
在这类骗局中,文件造假已成为核心手段。从伪造的银行流水、虚报的住址证明,到假冒移民官签字的预审确认函,诈骗团队利用信息差制造专业假象。更有甚者要求申请人“配合”进行不存在的远程面试,实际却在非法收集生物识别信息。这些行为不仅导致申请人面临数十万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因提交虚假材料被列入欧盟移民黑名单,彻底断送合法移民的可能。
专业移民律师提醒,辨别低价陷阱需把握三个核心:,马耳他所有移民项目均需通过政府认证的代理机构提交,这些机构名单可在马耳他居留许可管理局(RMA)官网查验;其次,任何要求“分期付款至私人账户”或“现金交易”的操作都涉嫌违规;最后,正规流程必定包含移民局正式面签环节,且全程文件必须通过双重认证。对于已经陷入骗局的受害者,应立即冻结相关款项并向马耳他金融服务管理局(MFSA)投诉,及时寻求法律救济才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注:文中人物为化名,案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移民政策请以官方最新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