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白雪覆盖的陡坡上,一抹鲜红的比赛服刺破了阿尔卑斯山凛冽的寒风。当镜头推近,面罩缝隙间透出的深褐色眼眸正紧盯着前方蜿蜒的赛道,滑雪板刮擦冰面的声音与愈发沉重的心跳声重叠——这是属于马耳他选手的第一场国际高山滑雪赛事,也是地中海心脏向冰雪世界发出的独特脉动。
三年前,当马耳他奥委会官网首页突然出现滑雪训练营招募公告时,这个仅有316平方公里的岛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生长在终年无雪的瓦莱塔港口,23岁的丽莎·阿佐帕尔迪对冰雪的全部认知,仅限于酒店冰柜里为游客准备的碎冰机。报名表下方的注意事项里,“需自费前往瑞士集训基地”的条款吓退了多数好奇者,却让刚经历过邮轮服务员裁员潮的她抓住了一根奇异的浮木。
训练视频的帧率永远追不上现实的速度。在圣莫里茨冰川上,丽莎必须用三天纠正别人三分钟就能掌握的犁式制动。当瑞士队友流畅地掠过旗门时,她仍在与零下二十度的呼吸节奏搏斗——湿热的地中海空气在面罩内壁凝成冰珠,又在体温作用下化成刺骨的溪流。赞助商提供的运动相机曾记录下这样的画面:夕阳将雪道染成蜜糖色,失控的滑雪板带着人影冲出防护网,最终陷进齐腰深的粉雪堆里。丽莎拨开覆满金粉般的雪粒时,第一反应却是对着镜头举起拇指,雪粒从发梢坠落的样子,宛如家乡教堂壁画中殉道者头顶的光晕。
此刻的赛场上,电子计时器以百分之一秒的精度切割时空。丽莎在第7个旗门处突然压低重心的动作引得解说员轻呼,这招从冰球急停技术改良而来的转身技法,是她在无数次跌倒后形成的肌肉记忆。看台上方飘扬的八芒星十字旗,被北欧国家密密麻麻的国旗包围得如同沧海遗珠,但每当红色身影掠过观众席,总有一簇带着马耳他口音的欢呼突破各国语言的屏障——八名自发跟来瑞士的渔业公司职员,正用渔船上指挥撒网的号子节奏拍打护栏。
当最后一个弯道甩出的雪雾散尽,LED屏跳出第28名的成绩时,现场响起的分明是冠军队才配得上的掌声。这位以渔船发动机分贝为训练背景音的选手,用比冠军慢22秒的轨迹,在地中海与阿尔卑斯山之间划出令人震撼的弧线。此刻的她尚未意识到,自己撞线时扬起的雪浪,正通过网络信号涌入马耳他各大酒馆的电视屏幕,在人们手中的仙人掌果甜酒里激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