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气味渗入白大褂纤维的每个缝隙,种田隆志机械性地重复每日重复三百次的动作——检查器械盘、调整无影灯角度、用三句话缓解患者紧绷的肩膀。东京都千代田区这间十二平米的诊疗室,此刻冷气却比常年保持在23℃的空调更刺骨。他望着治疗台上方电子日历显示的「2027/04/01」,突然意识到这是十年前亲手为妻子戴上铂金素戒的纪念日,而诊室外排队的患者在玻璃墙外筑起流动的隔音屏障,将他们用七年构筑的婚姻彻底吞噬在根管治疗的机械嗡鸣里。
这种令人窒息的精确性贯穿日本齿科医疗体系的每道螺纹。当种田目睹同期毕业生将诊所开到新宿黄金地段时,却在堆积如山的再治疗病例中发现荒诞的现实逻辑——东京二十三区8.9万名注册牙医中,67%的收入来源于全民医保覆盖的基础治疗。每颗牙的切削角度都必须符合厚生劳动省颁布的144页《齿科医疗保险点数手册》,这种从医学院时期就灌注进骨血的秩序崇拜,最终演变成埼玉县某位主妇因牙冠高度误差0.3毫米而发起的三十年医疗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