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加拿大继续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领跑全球移民国家行列。这一年,加拿大联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在吸引技术人才、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维护人道主义责任之间寻求平衡,展现出独特的政策创新性与社会实验色彩。
从移民配额来看,加拿大延续了"三年百万新移民计划"的雄心,2019年设定的年度移民接收目标为33.08万人,较上年增长约7%。这一数字背后,体现了联邦政府通过移民填补劳动力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核心思路。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类移民占总配额比例提升至58%,远超家庭团聚类(27%)和难民类(15%),折射出政策制定者的实用主义取向。
在联邦技术移民体系中,快速通道(ExpressEntry)进行了三项关键调整:,法语能力加分权重提升,双语申请者最多可获50分额外加分,这标志着加拿大在强化英法双语国家特质方面迈出实质步伐;其次,特定技工类职业(如电工、重型机械师)获专项邀请,体现出对传统产业技术人才的重视;再者,对获得省提名的申请人加分机制优化,使地方政府在人才选拔中更具话语权。这些改革使全年通过EE系统发出的邀请函数量突破8.5万份,创历史新高。
省提名计划(PNP)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安大略省将省提名配额从2018年的6850人提升至7600人,并推出急需技能试点项目,针对卡车司机、个人护理等职业开辟绿色通道。大西洋四省移民试点计划(AIPP)在该年正式转为永久性移民项目,全年通过该计划获批的永久居民达4000余人。最引人注目的是同年9月启动的农村及北部社区试点计划(RNIP),这一政策将移民权力下沉至小镇政府,允许萨德伯里、苏圣玛丽等11个偏远社区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人才选拔标准,开创了社区自治型移民模式的先河。
家庭团聚移民政策则经历了剧烈调整风暴。父母及祖父母团聚移民项目(PGP)在年初改用"意愿表达"预筛选系统,取代饱受争议的抢号模式,但首轮随机抽选导致的公平性质疑不断。加拿大移民部为此在年底前紧急增加名额至2.7万人,并承诺改进系统。难民政策方面,加拿大在2019年超额完成全球难民安置承诺,其中特别增设"女性及女童安全流动通道",为性别暴力受害者提供专项庇护。但持续涌入的非法越境者使魁北克省等边境地区压力倍增,引发联邦与地方政府间的政策博弈。
这些政策调整产生了显著影响:加拿大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跌破1%,移民成为人口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法语移民占比回升至15%,改变了安格鲁化加剧的趋势;大西洋省份人口外流趋势出现三十年来的首次逆转。但快速膨胀的移民规模也加剧了多伦多、温哥华等大都市的住房危机,医疗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逐渐浮现,迫使各级政府开始探讨移民区域分流机制的深层改革。
回望2019年,加拿大在移民政策领域的探索展现出鲜明的平衡艺术——在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国家认同与多元文化、中央统筹与地方自治之间寻求微妙平衡。这些政策创新不仅塑造了加拿大当下的人口结构,也为全球移民治理提供了独特样本。当世界各国纷纷筑起移民壁垒之时,加拿大这道"北方彩虹"的政策实验,仍在持续书写人类迁徙史上的特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