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打开马耳他生活篇的视频,镜头就被金灿灿的阳光晃了眼。在这座地中海心脏的岛屿上,阳光从来不是稀缺资源,反倒是会像融化的太妃糖,黏黏地裹住海边石头垒成的窗台,把中世纪骑士团修筑的城墙晒得暖烘烘的。当地人在镜头前冲泡咖啡的动作有种被阳光驯化出的缓慢,握着镀银咖啡壶的手腕转出漂亮的弧度,浓烈的香气似乎要穿过屏幕。
这里是慢生活的圣殿,却藏着最沸腾的文化交融。无人机镜头掠过首都瓦莱塔的老城门,前一秒还是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尖顶,下一秒就切到露天菜市场里系着阿拉伯头巾的商贩,成堆的橄榄在帆布上堆出翡翠山脉,操着西西里口音的渔妇正捏着蓝鳍金枪鱼和客人讨价还价。双语路牌上马耳他语像变形的阿拉伯文字,街道转角突然撞见英国红色电话亭,穿着防晒服的德国老夫妇踩着电动平衡车从圣约翰大教堂门前滑过——马耳他的每个毛孔都在诠释什么是文明的十字路口。
午后三点钟的街巷最是鲜活。跟着本地博主Luca穿过如迷宫般的三姐妹城巷道,石墙上褪色的黄漆写着八十年前的防空标识,晾衣绳在半空勾出彩虹色的波浪线。五金店老板躺在摇椅上看二战纪录片,隔壁烘焙坊飘出的pastizzi酥皮香直接勾住过路人的胃。这位油管博主突然被街角蹿出来的银发老太太抓住手腕,往他怀里塞了满满一纸袋新鲜酿的橄榄——这是马耳他式邻里关系的日常,镜头记录下他错愕又温暖的笑容时,弹幕飘过满屏的"我也想被奶奶投喂"。
夜幕降临后的渔港换了一副面孔。马尔萨什洛克港的渔船点亮成串的彩灯,甲板上的音响放着带有北非风情的电子民谣。留着莫西干头的年轻人在改造成移动酒吧的船尾调酒,往薄荷茶里加威士忌的创新喝法赢得阵阵欢呼。凌晨时分的镜头突然切到海边悬崖,礁石间漂浮着星星点点的蓝色荧光——原来是夜潜的摄影师拍到了发光浮游生物,整片海水化作液态银河。
四季在这个岛国永远处于待机状态。二月份视频里的主人公还能穿着短裤在丁力悬崖徒步,海风掀起她的碎花裙摆时,背景里粉白的杏花开得不管不顾。等到七月热浪来袭,镜头又切换到天然蓝洞的礁石平台,一群皮肤晒成小麦色的少年举着Gopro从十五米高的岩石跃入玻璃海,慢动作镜头里晶莹的水珠和笑闹声同时定格。
生活成本板块的对比数据最有意思。当博主把超市物价表怼到镜头前,马耳他的牛奶价格比巴黎便宜三分之一,但进口辣椒酱却贵得离谱。不过视频最末出现的老牌餐厅里,装在陶土盘里的炖兔肉配红酒不过18欧元,露天座位还能免费附赠整个骑士团宫殿的夜景——弹幕里立刻炸出一片"在哪订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