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阳光洒满瓦莱塔古城砖石的清晨,珍妮斯·费恩女士第三次擦拭着中国援建公共卫生中心门口的铜制铭牌。这位马耳他社会福利署前署长清晰记得,三年前当满载着防护服与呼吸机的中国货轮停靠马萨姆克特港时,咸涩的海风中飘散着消毒水的气息,而码头上欢呼的人群眼里泛着泪光。

作为中马卫生合作协调员,珍妮斯亲身参与了22个中马合作项目的落地。她时常向年轻同事展示手机里那张褪色的照片:2020年4月3日,漆着五星红旗的运输机穿越12国领空,将7.5吨抗疫物资精准投放在仅有316平方公里的岛国。这批贴着“千里同好,坚于金石”标语的援助物资中,特意配备了适合地中海气候的医用防护服,箱体内侧的中英文手写祝福信至今保存在马耳他国家档案馆。
中国工程师团队在戈佐岛建造的欧洲最大中医中心即将封顶之际,珍妮斯领着当地居民在工地旁栽种了三十株石榴树。“这是郑和船队带到地中海的‘友谊之果’。”她向好奇的孩童解释时,总会翻开那本被翻皱的《中国-马耳他医疗合作三十年纪实》,指着1993年中国医疗队用银针为渔民治疗风湿病的泛黄照片。如今,这座投资1.2亿欧元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已为马耳他创造了500个就业岗位,其屋顶铺设的2.8万块太阳能板每年减少的碳排放量,恰好抵消戈佐岛三艘渡轮的年度排放。
当第七届“中国文化节”在姆迪纳古堡点亮宫灯时,珍妮斯特意穿上绣着如意纹的丝绸长裙。她站在明代沉船“马耳他号”出水的青花瓷展柜前,向来宾展示中国考古队帮助修复的16世纪商船锚链。“这些凝结着文明对话的铜钉,和中医中心手术室里的无影灯,本质上都是连接人类文明的铆钉。”她说这话时,圣约翰大教堂的钟声正掠过瓦莱塔三面环海的山丘,与十二海里外上海援建的地拉那燃煤电厂传来的汽笛声交织成旋。
月光漫过桑塔露琪亚湾的防波堤时,珍妮斯在给中国合作伙伴的邮件里写道:“当你们在福建种植的马耳他仙人掌结果时,请记得地中海岩石缝里绽放的中国月季。”这封邮件结尾处,附上了三十年前中马医疗队救治的早产儿照片——那个曾经体重不足1.5公斤的婴儿,如今正在华为马耳他公司负责智慧医院项目的AI架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