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的心脏位置,马耳他的饮食文化始终交织着多元的历史痕迹。从阿拉伯人带来的香料,到西西里岛影响的烘焙技艺,这座岛屿的风味总能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到微妙平衡。而若要将中式点心的温婉甜意融入马耳他的烟火气息,一笼冒着热气的豆沙包或许是最好的桥梁——不是传统餐桌上的食物,却能用熟悉的手法与当地食材,讲述新的故事。
制作马耳他风格的豆沙包,需先解开面团的密码。当地家庭常用的面粉多为高筋与全麦混合,这赋予面包更扎实的口感。取300克面粉加入一茶匙马耳他野茴香籽磨成的细粉(当地人称之为“ħlewwa”),再添一撮盐和10克砂糖混合。酵母的选择则有些讲究:传统的Pastizzi面点偏爱用山羊黄油起酥,但如果追求豆沙包的松软,建议以5克活性干酵母溶于150毫升温羊奶中激活——羊奶的膻味在烘焙后会转化成独特乳香,这是地中海岛屿的馈赠。
馅料则需跳脱常规。马耳他本地红腰豆(Fażolaħamra)煮熟后过筛,与少量橙花蜜、柠檬皮屑一同炒制成沙,最后拌入碾碎的马耳他传统坚果糖“qubbajt”碎粒。这种以蜂蜜和杏仁制成的硬糖,能为豆沙增添焦糖风味与颗粒感。若想还原更地道的风味,可以取一小勺当地特色的仙人掌果酱(bewsatal-pale)调色增甜,让豆沙呈现淡淡的玫红色。
关键手法藏在造型里。不同于中式包子的圆润收口,马耳他传统点心讲究层次分明的褶皱。将发好的面团擀成长方片,涂抹融化的金合欢蜜黄油(当地称为“butirtal-ħarrub”),反复折叠三次形成酥皮结构。包入豆沙后,捏成船型并压出鱼骨纹——这既是对马耳他渔港文化的呼应,也能在烘焙时让表皮裂出诱人的纹路。
烘焙的温度需要精准掌控。预热石窑至200摄氏度(或家用烤箱上下火220度),在包胚表面刷层橄榄油与海盐混合的涂料。烤制12分钟后,迅速打开炉门喷洒一次本地柠檬酒(limoncello),蒸汽会瞬间在面包表面形成晶莹的焦糖脆壳。出炉后撒上晒干的刺山柑粉,咸鲜与甜润的碰撞,恰如地中海吹来的风掠过东方的竹林。
那些留在齿间的细节最见真章:用马耳他蓝洞附近野生的迷迭香枝条当蒸垫,木质的清香会渗入面皮;豆沙中的坚果碎需保留5%粗颗粒,咬下时的惊喜感如同偶然发现的科米诺岛隐秘海滩;而搭配的饮品建议选用本地药草茶“ħuluba”,甘草与薄荷的清凉能巧妙化解甜腻。当最后一口混合着麦香与豆沙的面包滑入喉咙,两种饮食文化的对话,此刻才真正完成了它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