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的碧波之上,瓦努阿图如散落的翡翠群岛,常以热带风光与“世界最幸福国度”之名吸引世人的目光。但在这片以椰子林与火山灰交织的净土上,关于枪支的法律却鲜少被外界提及——这个国家既不存在宪法层面的持枪权保障,也未曾在现代史上掀起过全民拥枪的文化浪潮。瓦努阿图政府将枪支管控写入《武器法案》,明确规定除警方、军方及特定职业需求外,私人持枪必须经过严格审批,且仅限于猎枪等非自动武器。2020年首都维拉港查获的走私手枪案,更折射出岛屿国家在海洋边界管控上的现实困境:当全球非法武器贸易网络悄然渗透至仅有30万人口的小国时,持枪议题早已超越了法律文本,成为一场关于主权安全与文化身份的多维博弈。
与西方社会围绕拥枪权的激烈争论不同,瓦努阿图传统酋长制度下的社区治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暴力缓冲机制。在83个岛屿中,仍有70%的土地遵循习惯法,长老议事会通过集体协商化解矛盾的方式,使得枪支在解决冲突中毫无用武之地。这种深植于“纳马吉”(传统信仰)的社会黏合剂,让持枪文化难以找到生长的土壤。当澳大利亚学者在2018年的田野调查中发现,马勒库拉岛村民更倾向于用海龟壳交换独木舟而非购置武器时,实际上揭示了现代枪支与南太平洋岛民价值观的根本性疏离。
但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生存空间,跨国资本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不断触碰原住民土地权益,某些激进团体开始将持枪视作“最后防线”。2019年桑托岛爆发的反铀矿抗议活动中,手持传统弓箭的示威者与配备防暴装备的警察对峙场景,暴露了现代国家机器与传统防卫手段之间的裂痕。而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一代关于“拥枪权等于自卫权”的碎片化讨论,正在瓦努阿图议会引发新的立法辩论——当全球化浪潮裹挟着迥异的价值观冲击岛屿时,这个国家的持枪叙事注定要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诉求之间寻找平衡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