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贵宾咨询热线 010-6262-5038
移民问答库 移民顾问
24小时贵宾咨询热线
010-6262-5038
>移民动态>移民百科 > 资讯详情

日本移民态度历史变化

时间:2025-04-23 阅读:323

十九世纪末的横滨港,咸湿海风裹挟着蒸汽轮船的轰鸣,数百名日本农民攥紧单程船票,在政府官员监督下登上驶向夏威夷种植园的货轮。这是近代日本首次有组织向海外输出劳动力,彼时的明治政府将移民视为缓解人口压力与赚取外汇的手段,却未料到这个岛国将在未来百余年里,经历从劳动力输出国到移民接收国的戏剧性转变,其社会对待移民的态度更在排外与接纳间反复震荡。当2020年东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外国技能实习生占比超过四成,当便利店与养老院里东南亚面孔成为日常风景,这个长期标榜单一民族性的国家,正被迫重构对"移民国家"的集体认知。

锁国传统与殖民扩张(1868-1945)

德川幕府两百余年的锁国政策,塑造了日本社会对异质文化的警惕心理。明治维新后,政府虽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却将国民海外移民视为"脱亚入欧"的配套措施。1885年与夏威夷王国签订的《官约移民》协定,标志着日本首次将移民政策纳入国家战略,14万契约劳工在甘蔗园遭受非人待遇的消息传回国内,却未引发广泛同情——这些"弃民"被视作帝国扩张的必要代价。随着殖民势力膨胀,日本转而从朝鲜半岛与台湾强征劳工,神户港的"朝鲜埠头"堆积着被克扣工资的苦力血泪,这种建立在殖民压迫基础上的"移民"模式,终随帝国崩塌而瓦解。

经济奇迹与劳务禁忌(1945-1990)

战后经济复兴催生出独特的移民悖论:钢铁厂与造船厂虽渴求劳动力,政府却坚守"纯血神话"拒绝开放移民。这种矛盾在1980年代达到顶峰,当德国外籍劳工占总人口8%时,日本在台面下构筑起复杂的替代体系:日裔南美人的"回流"政策利用血脉温情掩盖劳动力剥削,东南亚"研修生"制度以技术转让之名行廉价用工之实。东京新宿歌舞伎町的巴西人聚居区,墙上葡萄牙语广告与日语"禁止外国人入内"的告示诡异共存,折射出社会对移民"既要又要"的微妙心态——既依赖其填补"3K岗位"(危险、脏、累),又畏惧其冲击同质社会。

少子化冲击与政策破冰(1990-2019)

泡沫经济破裂恰逢少子化拐点,日本劳动力人口以每年50万速度递减。1990年《出入境管理法》修正案首次将"日系人"列为合法居留对象,但政府仍坚称"日本没有移民政策"。这种话语体系的撕裂在2018年达到戏剧性高潮:当国会辩论"外国人劳动者"与"移民"概念之别时,全国已有250万外国居民。建筑工地的中国劳工清晨用微信向家乡子女问好,越南实习生用谷歌翻译学习机床操作,地方政府开始印制多语种防灾手册——现实需求正悄然解构官僚话语。安倍政权2019年创设"特定技能"签证,标志着日本在事实上承认移民政策,却仍规定多数工种最长居留五年,延续着将移民视为"可替换零件"的思维惯性。

疫情冲击与身份重构(2020至今)

新冠疫情成为检验移民融入度的试金石。当政府发放补贴排除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当"外国人=病毒携带者"的谣言在社交网络传播,神户市菲律宾移民社区自发组织多语言防疫广播,大阪越南料理店主免费为失业同胞提供餐食。这些底层互助网络,意外促成日本社会对移民认知的转变:总务省2022年调查显示,支持扩大接纳移民的民众比例首次突破50%。东京都政府将东京奥运村改造为外籍劳动者公寓时,特别增设祈祷室与料理教室——这种细节调整,暗示着日本正从"控制外来者"转向"构建共生社会"。

从明治年间的海外弃民到令和时代的共生伙伴,日本对待移民的态度变迁始终与经济齿轮咬合。当少子化使全国47个都道府县全部陷入人口萎缩,当护理行业每四个岗位就有一个空缺,这个国家终究意识到:精心设计的过渡性措施,终究要让位于对移民身份的根本性承认。东京新宿区户山公园每周日的多语言交流会,中日越三语交织的孩童嬉闹声,或许正在谱写岛国社会史的新章节。

Globe visa
私人定制 · 专属方案

我们承诺会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1分钟获得您的全球生活理想方案
宇峰移民惊喜放送 · 立即抢占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