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贵宾咨询热线 010-6262-5038
移民问答库 移民顾问
24小时贵宾咨询热线
010-6262-5038
>移民动态>移民故事 > 资讯详情

移民美国后,发自内心分享一些感悟。

时间:2023-01-09 阅读:1461

从某种程度来说,移民美国只是我人生梦想的新起点,也是一次”豪华版”的自我发现之旅。

如果不是四年前那一次“勇闯美利坚”,即便已过而立之年,我可能也从未看清过自己,无从知道我的局限和狭隘,无法发掘自身的无穷潜力,还有深藏心底的热爱。

之所以说“勇闯”,是因为我和先生第一次登陆美国本土,便是我辞掉工作举家搬迁而至。此前跟美国的唯一接触就是去过一次美属塞班岛,而那个地方离美国本土比离中国还远。

最终,做出移民这个决定以后,我像是壮士断腕要远行一般,连续在北京约了两个月的饭局,跟上百位朋友,同学,家人一一道别,直到把最爱的西贝莜面村彻底吃吐了。

启示一:从高空跌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考验的都是回弹力

图片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常自问:

离开你所在的平台,你是谁?

当过去赖以生存的一切经验、技能、人际关系、语言,甚至思维方式全部失效,你还能做什么?

初来美国的这几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人生第一次感觉彻底自由了,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自由到一无所有,才真正地体会到"移民党"口中的“好山好水好寂寞”。生活突然间只剩下了马斯洛需求的底层,说好的美国梦呢?

看看周围移民出来的爸爸妈妈们,去教会交朋友,去社区大学免费学英文,接送孩子上下学及各种兴趣班,忙得不亦乐乎,剩下的时间专攻厨艺和烘培,有的干脆做起了代购。据说美国本土三大品牌的包包、各种鱼油保健品以及化妆品,都是国内的畅销货。

我要做什么?

生活该朝哪个方向继续?

首先,要让自己走出心理舒适区。我特地叮嘱先来美国打头阵负责租房买车的老公,不要选在熟悉的华人区,也不要选择舒适的独栋别墅,要找美国人聚集的社区先住下来,融入一下。

最后,我们在靠近比弗利附近的繁华地段租了一个小公寓。房子很小,但是小区很大,出门就可以见到很多“歪果仁”。正是在这个小区中心的咖啡厅和花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听他们讲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一开始他们说什么,我几乎都听不懂,于是只能礼貌地点头微笑。随着英文的提升,我逐渐可以连猜带蒙加比划地交流了,而和他们交谈也帮助我建立了对英文的信心。

其次,在经历过最初的迷茫后,我很快就打定了主意,要通过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来了解美国,走进美国。离开校园12年后从头学习英语,一时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于是我再一次选择了“冷启动”,直接报名了三个月后的托福考试,以试代练,按照考试要求倒计时推进学习。为了逼迫自己快速把英文用起来,桌上的读物很快就变成了《经济学人》杂志,娱乐节目也调成了《Allen show》,有空就逼自己去街心公园跟老外聊天。

经过半年鏖战,我终于通过了托福和GMAT考试。 

启示二:人生很多选择都需要计算投图片入产出比,但也有例外,比如爱、热爱

如果读书是为了在美国快速找到一份工作,对我这个年纪而言,申请南加州大学的脱产MBA,无论是时间投入还是昂贵的学费投入,都不划算。但直到MBA毕业两年后的今天,虽然还没有收回任何经济投入,我依然觉得这个书读得很值。

以我当时的高龄(比公司平均年龄大好几岁),如果在国内继续待下去,事业虽然还在上升,但是整个人却基本塑型完毕,曾一度感觉天花板就在头顶,似乎一眼就能看见将来。于是,主动诀别过去来到美国,一切归零。

倘若不是这一次大胆尝试,我不会发现我还拥有如此巨大的潜力,也不会发现我心中尚有热爱,更没法触摸着这广袤而多姿的世界。

我在图书馆碰到的60多岁的“义工”,原来是有着自己工作室、出过3本畅销图册的画家;

我在公园遇到的80岁犹太老人其实环游过世界,还会五国语言,却神色宁静地给我念他写的小说;

我在RPV山上结识的83岁的德裔老太太,即便是在院子里干活也衣着考究,一身驼色的羊毛裙搭配一双小白鞋,银发梳得晶莹剔透一丝不乱;

我在小区咖啡厅碰到的毕业于UC Berkeley的美国军人Chris,上过伊拉克战场,转业后当过警察,现在转行在好莱坞演电影,却义务给我做了大半年的英语老师,还帮我修改了申请MBA的文书和简历,至今,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而当我初到USC的教室,再一次被无数精彩的人生所打动:

毕业于西点军校每两年就必须随军队搬家的美国大兵;

去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几十次的海军军官;

拥有两个孩子之后又收养两个孤儿的40多岁的俄罗斯大哥;

被Times和华尔街报道过的20多岁的埃及青年企业家;

哈佛毕业却从事着教师培训公益事业的热心女孩;

毕业于沃顿商学院84岁高龄的财务教授,每天像年轻人一样喝三杯咖啡,站着讲课7个~8个小时却依然思路清晰、口吐莲花……

最令我震惊的是一位日本同学,每天在银行工作14个小时,依然坚持申请MBA,一年多内整整考了20次托福,最终如愿来到USC。他的努力彻底刷新了我对失败的认知。

同样的事情失败几次可以被容忍?坚持多久才能算得上持之以恒?

以前的我总是慌慌张张,觉得女人30岁以后应该怎样怎样,总想追求某些正确答案。现在,年近不惑之时,漂泊在异国他乡,才发现人生真的很长。此时的我,不再想要任何固定的答案,而对于未来如何而来的“不确定性”却充满了期待。

我也发现,年纪对于人来说真的只是一个数字。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任何时候,只要做出改变就比没做要好,今天做出就比明天做出要早。

启示三:如果你不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图片

人们经常会抱怨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把精力耗费在各种”限制”上,而不是努力去发挥已有的优势。

对我而言,当初放弃一切移民美国,并不是为了老公和孩子而做出的"牺牲"。客观来讲,美国的大环境恰好有益于李先生的事业和孩子的学业,事实证明也更有利于小家庭的幸福。

主观上,换个环境生活,是为了能够过一次我真正想要的人生。

年少时,我总想跟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以为走得多的路就是最正确的路。三十多岁以后,当我有了“主体意识”这种“奢侈品”,我才幡然醒悟,原来世上没有什么最正确的路,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路。在自我认知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抛弃旧我,迎接新我,同时也期待着遇见未知的自己。

闲暇之余,我还把自己送进了各种兴趣班,跟孩子们一起学滑冰、学网球、学仰泳。滑冰场上,别人都是家长在窗外”欣赏”孩子,我们家是孩子在窗外”仰慕”妈妈。儿子的同学教我单脚滑,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我始终坚信,我们每一个人,要先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好女儿,一个好伴侣,一个好妈妈。现在,女儿已接近一岁半,现实再一次摆在眼前,继续做全职妈妈还是重返职场?客观来说,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安排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参加孩子们学校的各种活动,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各种兴趣班等,即便不工作也足以让我忙碌到飞。

只是,如果当初来美国是为了寻求改变和自我突破,丰富人生经历,那么,全职妈妈是我想要的全部人生么?

还好,内心给出了诚实的答案。我要“重新出山”。我要在美国实现我的个人价值,活出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最后,引用《哈利波特》中老校长对哈利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It'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s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是我们的选择,而非我们的能力,证明了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Globe visa
私人定制 · 专属方案

我们承诺会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1分钟获得您的全球生活理想方案
宇峰移民惊喜放送 · 立即抢占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