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滴浓稠的紫罗兰汁液,缓缓渗透进南太平洋的天空。在瓦努阿图埃罗曼阿岛的密林深处,数十只暗褐色身影突然从树冠中腾空而起,翼展超过一米的皮质翅膀切开潮湿的空气,发出类似帆布抖动的闷响。这些被称作"会飞的红毛猩猩"的瓦努阿图飞狐,正在开启它们延续了百万年的夜行仪式。
岛民托卡拉蹲在火山岩堆砌的瞭望台上,脖颈间的贝壳项链随呼吸起伏。他的曾祖父曾用竹竿击落这些昼伏夜出的大蝙蝠,烟熏后串在棕榈叶上当作节庆美食。但此刻老人布满刺青的右手却紧攥着红外相机,镜头对准三百米外栖息着上万只飞狐的榕树群。去年雨季,盗猎者用猎枪扫射树冠的场景仍灼烧着他的视网膜——那些坠落的黑色躯体在泥泞中抽搐的模样,与被殖民时期传教士焚烧的祖先木雕惊人地相似。
生物学家艾玛的帐篷里,太阳能冰箱保存着二十七份飞狐粪便样本。她发现这些以花蜜为生的哺乳动物,竟在翅膀褶皱处进化出独特的腺体,分泌的酶能分解热带风暴带来的盐雾。这个发现让研究团队陷入狂欢,却在第七天清晨戛然而止:三只幼崽尸体静静躺在采集网下方,它们的母亲误将尼龙网当成藤蔓,折断翼骨后仍用残翅裹着孩子。
月光下的丛林正在褪去神秘。现代渔船的探照灯刺破海平线,飞狐群受惊的盘旋轨迹与卫星云图中的气旋惊人重合。托卡拉的孙子在寄宿学校学会用无人机巡逻,古老部族的战争舞蹈改编成了保护区的边界仪式。当第一缕晨光染红椰子纤维编织的防护网时,新孵化的绿礁龟正爬向大海,浪花间浮沉着飞狐啃食过的太平洋苹果残核——这些被消化系统打磨过的种子,将在下一个雨季萌发出跨越海岛的绿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