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蔚蓝色的珊瑚海已被划开粼粼波光。一艘满载金枪鱼的渔船摇晃着驶入半月形海湾,船头撞碎的浪花惊起白鹭,它们掠过岸边椰林掩映的彩色屋顶,最终停驻在锈迹斑斑的起重机钢架上。这里是瓦努阿图港,南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屿中,一个连接着原始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奇妙枢纽。
作为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的深水良港,早在十九世纪,欧洲商船便在此交换檀香木与鲸鱼油。如今的码头仍保留着斑驳的木质栈桥,青苔沿着殖民时期留下的花岗岩堤岸蔓延,与崭新的集装箱吊塔构成时空折叠的奇观。每天有来自澳大利亚的货轮卸下太阳能板与医疗物资,而隔壁传统独木舟码头上,身着树皮纤维服饰的岛民正将香蕉叶包裹的卡瓦根装上舷外支架小船,海浪裹挟着法语、比斯拉马语和英语的交响,将货物送往八十公里外的火山岛。
港口西侧的农贸市场在破晓时分最先苏醒。皮肤黝黑的妇人头顶编织篮,将散发着露水气息的番石榴、诺丽果和面包果堆成色彩斑斓的小山。来自北岛塔纳的商贩掏出火山砂装瓶的“魔法土”,向法国游客讲述伊苏尔火山的神话。戴着宽边草帽的中国店主笑呵呵地展示青花瓷纹样的贝壳项链,这些融合美拉尼西亚图腾与亚洲审美的工艺品,即将通过停泊在3号泊位的游轮销往斐济。
午后烈日下的海关大楼却是另一番光景。蓝衬衫工作人员手持卫星网络终端,仔细核对前往所罗门群岛的椰子油出口单,而仓库阴影里,皮肤刺着鲨鱼齿纹身的老水手正在打磨贝壳货币。这座没有红绿灯的港口城市里,冷库里德国制造的温控系统维持着负二十摄氏度冷链,三十米外露天堆场上的芋头,依然按照祖先传承的方式覆盖着棕榈叶防晒。
当夕阳染红圣埃斯皮里图海峡,集装箱卡车的前灯在盘山公路上连成金色珠链。万吨巨轮拉响汽笛,惊起岸边红树林里的果蝠群。满载着法国红酒、新西兰奶粉和日本发动机的货轮缓缓离港,甲板上的水手望着渐远的码头:渔民修补渔网的剪影映在晚霞中,教堂尖顶的十字架闪着微光,潮湿的海风里飘来烤猪宴的鼓点与欢笑。这座吞吐着全球货物却又坚守古老仪式的港口,恰如瓦努阿图跳动的心脏,在传统与现代的浪潮中保持着永恒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