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行政体系中,负责管理外国人出入境、居留资格及难民事务的核心机构为“出入国在留管理厅”,该机构隶属于法务省,其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入国管理局。2019年4月,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外国人居留管理需求与缓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政府推动机构改革,整合原有职能并升级为副部级单位。这一调整不仅反映在名称上,更意味着其在国家战略中被赋予更重要的角色,成为平衡人口政策、经济发展与人权保障的关键部门。
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的核心职能围绕三大法律框架展开:依据《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审查签证发放、决定在留资格及期限;根据《难民公约》处理庇护申请;按照《技能实习法》等监管外籍劳动者权益。具体工作中,该机构需要处理年均超3000万外国人入境的审查,管理在日居留的约300万外国人档案,并通过全国68个地方支局实施动态监管。值得关注的是,其下辖的六个收容设施常年面临国际组织对其收容条件与遣返程序的质疑,2021年名古屋收容所发生的绝食抗议事件曾引发对管理透明度的广泛讨论。
当前,该机构深陷多重社会矛盾之中:一方面要配合政府引进35万外籍劳动者的“特定技能”计划缓解产业人手不足,另一方面需应对国内对移民问题的保守态度。其不足2%的难民认定率常年受到联合国难民署批评,而2023年修订的《入管法》中增设的“补充保护”条款仍未显著改善人道主义审查机制。在高度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中,人脸识别与大数据追踪技术的应用虽提升效率,却也引发隐私保护的争议。这些挑战揭示出日本在移民政策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平衡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与人权标准的深层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