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落地窗外飘着濛濛细雨,佐藤绫子拖着印有樱花纹样的铝镁合金行李箱走过海关通道时,手心里那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被捏得微微发烫。入境大厅的电子屏正滚动播放着深圳科技创新大会的新闻,她驻足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粤港澳大湾区"字样,三个月前在东京银座写字楼里彻夜研读的《中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仿佛化作实体,正在海关验证闸口化作绿灯长明。
这位三十二岁的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硕士不曾想到,自己家族经营三代的京都和服工坊,会在她手中演变为跨境投资的跳板。自从去年在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亲身体验AR虚拟试衣技术后,那些原本只出现在父亲账簿上的苏州蚕丝供应商突然变得触手可及。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2%,这个数字在她眼前分解成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彻夜不熄的灯火,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林立的外资银行招牌,以及苏州工业园区日本企业家俱乐部每周举办的汉语角。
"在银座分析十年中国GDP曲线,不如亲自来浦东感受跨境电商的物流脉搏。"绫子用新学的上海话对前来接机的创业顾问打趣道,她真丝衬衫口袋里揣着刚盖完章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昨天刚学会的"负面清单""国民待遇"等专业术语。虹桥商务区的政策咨询师曾向她展示过北京市政府推出的"外籍人才绿色通道",此刻她正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陆家嘴天际线,那些裹挟着樱花香气的资本流动,正在黄浦江两岸浇筑出新的商业丛林。
在静安嘉里中心的联合办公空间里,绫子创建的跨境时尚科技平台刚刚完成第二轮融资。当日本传统工艺遇见中国直播电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跨境直播让京都西阵织的百年纹样在抖音海外版TikTok上绽放新生。她办公室墙上挂着中日双语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扉页印着去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戴着老花镜的中国绣娘正在用放大镜比对她带去的江户小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