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现时,马耳他的海风尚未褪去咸涩的清凉。沿着马尔萨什洛克港(Marsaxlokk)的石板路前行,靛蓝海水在码头边轻轻摇晃渔船,木质桅杆上残留的渔网还滴落着夜捕的水珠。这个周日的清晨,马耳他最大的露天海鲜市场正如同被浪涛唤醒的海洋生物,在潮声中舒展开鲜活的生命力。
空气中浮动着一股混合了腥咸、柠檬汁与烤大蒜的复杂气息。摊主们用麻绳捆扎的塑料布在石墩上铺开,深紫色的地中海章鱼触须蜷曲成诡异的雕塑,银鳞闪烁的鯛鱼被整齐排列成扇面,龙虾青灰色的甲壳上仍沾着藤壶碎片——每一件“商品”都仿佛定格了捕捞瞬间的惊心动魄。戴草帽的老渔民叼着自卷烟,把一桶刚撬开的生蚝推到阳光最盛处,金属桶沿反射的光斑跳跃在游客的相机镜头和主妇们的菜篮之间。
市场的节奏由不同语言编织成交响:马耳他语的喉音短促如浪拍礁石,意大利语的卷舌音像章鱼吸盘黏着在讨价还价的对话里,偶尔穿插英语的清脆爆破音。穿亚麻长裙的主妇指尖划过鲭鱼鳃部,检查腮色是否嫣红如珊瑚;餐馆老板的皮质围裙口袋里塞着欧元纸币,正为明虾的尺寸和渔夫据理力争;孩子们攥着父母给的硬币,蹲在木箱旁挑选最小的贻贝,准备埋在沙滩炭火里烘烤。
十点钟的太阳开始灼烧礁岩时,驮着双耳陶罐的驴车叮当驶过,卸下整筐新鲜出炉的“霍贝兹”(ftira)面包。渔贩们掰开还烫手的黑麦面包,将清晨卖剩的沙丁鱼碎肉抹在焦脆的面瓤上,就着仙人掌酿的巴杰亚(Bajtra)利口酒囫囵吞下。此时游客多半已被烈日逼退,只留下本地人在遮阳棚阴影里啃着淋了橄榄油的海胆,讨论某艘渔船昨夜竟捞到了濒危的长尾鲨。浪花在远处礁石上撞碎的碎沫飘过来,给这个混杂着汗水与海盐的世界蒙上一层咸湿的滤镜。
当最后一条红鲻鱼被装入浸湿的报纸时,商贩们开始用海水冲洗砧板上暗红的血迹。渔船马达重新轰鸣,载着半舱没卖完的鳀鱼驶向深海——或许明日清晨,这些漏网之鱼又将以更饱满的姿态,重新躺回这片被晒得发烫的石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