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厚重的木制店门,清脆的铜铃惊醒了趴在橱窗边的虎斑猫。混杂着咸腥海风的空气里,忽而涌入一缕炽热的金属气息,那是熔炉中跃动的火焰正在吞吐金块。柜台后戴着玳瑁眼镜的老匠人抬起头,数十年海风吹皱的眼角堆起笑意,手中的錾刻刀却在珊瑚纹金镯上未曾停歇,细碎的金屑如同被击落的星尘,簌簌落在他靛蓝色的传统裹裙上。
这座藏在维拉港市集拐角处的金店,墙面的裂缝里都沁着百年时光。展示柜中,黄金不再是被浇铸成标准克重的通货,而是化身成蜷曲的椰子树叶耳坠,波浪纹缠绕的婚庆臂钏,甚至用失蜡法复刻的独木舟造型吊坠。每件作品凹陷的纹路里,似乎还凝滞着南太平洋永不止息的海浪声。来自马勒库拉岛的工匠遵循古法,将贝壳粉混合蜂蜡涂抹在金器表面,在锻打中形成独特的斑驳肌理,犹如被海水侵蚀千年的岩礁。
熔金坩埚旁堆着磨得发亮的砗磲贝壳,那是辨别成色的祖传工具。当24K纯金在贝壳表面划过,会留下蜂蜜般醇厚的金红色划痕——这种检验方式远比现代仪器更得岛民信赖。午后阳光斜射入店,整面珊瑚石墙突然化作璀璨星图,那些悬挂的黄金饰品在微咸的空气中轻轻碰撞,奏响只有南纬17°才能听见的叮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