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西兰政府对Active Investor Plus 投资签证进行了重要更新,核心变化在于:投资人所投入的资金,至少有75%必须投向股权或高评级债券,最多只有25%可以“躺平”在银行账户或定存里。
这项政策调整,不仅直接改变了资金运作模式,更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新西兰政府希望投资人“真金白银”投向市场、参与国家经济,而不是仅仅“买张门票”就坐等移民。
过去的新西兰投资签证,一直被吐槽“门槛高、流程复杂、收益低”。有些投资人甚至在拿到“原则性批准”之后,把大笔资金放进银行账户中,6个月内一分钱不动,靠利息维持承诺期。
这种“挂名式投资”,不仅让本地市场没有真正受益,也降低了项目的吸引力。数据显示,旧政策两年只吸引了35个申请人,投资效果非常有限。
新政明确规定:
投资人至少75%资金需投向股票、私募股权、高评级债券等“市场类资产”;
仅有最多25%可用于银行活期或定期存款;
资金仍可按阶段到位,申请获批后12个月内完成投资;
还对房地产投资结构做出调整,允许通过合法方式参与新西兰本地房产开发项目(如通过基金投资房产开发企业)。
ANZ Migrate 总监 James Hall 表示,这一调整解决了此前的“效率问题”——不少投资人只是把资金“临时停靠”在银行账户,根本没有被用于支持新西兰经济。
他认为:“75/25规则的实质,就是把投资人的钱‘动’起来。”
自2024年4月更新政策以来,新西兰投资移民开始“回血”。截至目前:
已有168人递交申请,潜在投资总额接近10亿纽币(约合4.5亿人民币);
其中2个月内已完成投资金额为2500万纽币(约合1.1亿人民币);
比起以前两年只有35个申请人的惨淡局面,可谓大幅提振。
这也表明,新规则虽更“讲究”,但在国际高净值客户眼中依然具备吸引力。
James Hall认为,新政不会对多数申请人构成障碍,尤其是那些原本就计划参与股权投资、基金配置的人。他表示:
“原来的6个月存银行限制其实早就存在,现在只是把‘比例’定了出来。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更像是个行政细化,而不是战略变化。”
不过,他也提醒潜在申请者:如果你原本就是为了“存个大额定期,顺便拿身份”,那么可能要重新评估了。
从新加坡、爱尔兰、加拿大再到新西兰,全球各国都在做一件事:筛选出“愿意参与”的投资人,而不是“最低成本换身份”的套利者。
新西兰这波“75/25”改革,有几点值得关注:
资金使用方向更清晰,审批速度也可能更快(避免拖延到最后几天才投资);
强化对股权类资产的支持,有利于本地创新企业、基金平台发展;
表面上是提高门槛,本质上是在建立长期信任机制——对真正愿意“做点事”的投资人是利好。
如果你或客户正在考虑新西兰身份配置,不妨将这次政策调整视为一次“结构优化”,而不是“难度上调”。相比那些动辄冻结项目的国家,新西兰目前依然是规则清晰、节奏稳定、经济安全的移民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