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4日,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事务部(IRCC)突然宣布一系列移民政策重大调整,新措施被视为该国近十年来最激进的移民制度改革。这项名为"适应与平衡"的改革方案,不仅重新定义了加拿大的移民优先序列,更暴露出这个传统移民国家在人口老龄化、住房危机和公共服务压力之间的深层矛盾。
新政策的核心在于"定向筛选"机制的全面升级。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联邦快速通道(ExpressEntry)将把筛选权重向特定领域倾斜,医疗护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技工、运输、农业等五大关键行业被列入优先通道。申请人的职业代码如果属于国家职业分类(NOC)中的41个紧缺职位,其综合排名系统(CRS)分数将获得50-200分的额外加分,这意味着同等条件下,幼教老师可能比会计师更早收到移民邀请函。
更值得关注的是省提名计划(PNP)的结构性改革。移民部长米勒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各省提名的技术移民配额中将强制包含35%的"本地适应型人才",这类人群需满足在加国境内合法居住满18个月的条件。此举既回应了"留学生移民难"的社会呼声,又巧妙规避了美国H-1B签证滥用引发的工作权争议。多伦多大学移民政策研究员莎拉·陈指出:"新政实际上将临时居民身份转化为‘移民候考期’,在缓解劳动力市场燃眉之急的同时,也缓解了边境管控压力。"
语言能力评估标准的调整更具颠覆性。新政取消了沿用二十年的"基础-中级-高级"三级评定,引入动态语言匹配系统(DLMS)。该系统不仅评估英法语的绝对水平,还将重点考察申请者语言能力与目标社区需求的契合度。例如,阿尔伯塔省石油城FortMcMurray的申请者,如果掌握特定行业术语和当地方言表达,其语言项得分可能超过雅思8分获得者。这种地域化考核机制或将改变新移民的地理分布格局。
面对住房危机引发的社会焦虑,移民部首次将"定居规划"设为硬性指标。2025年起,所有经济类移民申请必须提交经认证机构评估的住房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雇主提供住宿证明、购房资金担保或长期租房协议。温哥华移民律师詹姆斯·王认为:"这项政策实际上给二三线城市创造了人口引流机会,开发商已经嗅到了新的商机。"
然而,新政在收获掌声的同时也面临争议。大西洋省份的渔业协会批评政策对季节工关注不足,法语社区则担忧地域化语言考核会稀释魁北克以外的法语文化圈。更现实的挑战在于,IRCC现有系统能否在六个月内完成针对41个职业的专项审查机制,以及每年新增的12万份定居规划认证需求。
当渥太华国会议员为新政激烈辩论时,温哥华唐人街的移民咨询公司已经贴出"紧缺职业速成培训"的广告,多伦多大学的工程系主任正在重新设计课程认证体系,而曼尼托巴省的农场主们开始批量预备员工宿舍图纸。这场改革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运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