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贵宾咨询热线 010-6262-5038
移民问答库 移民顾问
24小时贵宾咨询热线
010-6262-5038
>移民动态>移民百科 > 资讯详情

马耳他打洞捕鳗鱼

时间:2025-08-16 阅读:390

清晨五点,地中海的风还裹着凉意,马耳他戈佐岛北岸的石灰岩礁石区已传来凿击声。渔民萨尔瓦多·德博诺握着一柄锈迹斑斑的钢钎,借着蓄电池灯的冷光,在退潮裸露的岩床上寻找几代人用暗红色赭石标记的圆点——这是德博诺家族传承百年的「鳗鱼地图」。每处标记下都藏着蜂窝状的垂直岩洞,最深处可达四米,潮水涌入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访客:被地中海人视为「银鳞珍宝」的欧洲鳗鲡。

这种需要精确潮汐计算与岩石结构知识的古老捕鱼技艺,至少可追溯至马耳他骑士团时代。当地渔民发现,鳗鱼洄游时总执着于沿着固定水道迁徙,于是在海岸线上开凿出直径仅三十厘米的岩洞,让潮水灌入形成临时性的捕鳗陷阱。洞穴垂直结构有效减缓了鳗鱼的逃逸速度,渔民只需在退潮后伸手探入洞穴,就能捕获那些困在浅水区的鳗鱼。考古学家曾在十六世纪的教会档案中发现记载,骑士团曾用木桶腌制此类洞穴捕获的鳗鱼,作为远航船只的防腐蛋白来源。

现代仪器检测揭示了这种原始捕鱼法的科学性。马耳他大学海洋生物系研究表明,鳗鱼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会将这些人工洞穴识别为天然海蚀洞,即便在卫星导航普及的今天,仍有75%的捕获发生在祖父辈标记的老洞穴中。渔民们在春分时节用橄榄油浸泡麻绳测量洞穴深度,这实际上构成了对海平面变化的原始监测系统——岩壁上新旧绳渍形成的色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珊瑚监测浮标的数据误差不超过三厘米。

但随着欧盟渔业配额制的实施,这种可持续的小规模捕捞正遭遇双重困境。年轻一代更倾向使用声呐探鱼器与刺网作业,而马耳他政府为保护鳗鱼种群,每年仅发放十五张传统洞穴捕鱼许可证。当七十四岁的萨尔瓦多掀起洞穴口的防水帆布,月光下跃动的鳗群折射出银蓝色幽光,这种延续六个世纪的「人鱼对话」或许终将成为岩壁上褪色的赭石印记。

Globe visa
私人定制 · 专属方案

我们承诺会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1分钟获得您的全球生活理想方案
宇峰移民惊喜放送 · 立即抢占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