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群日本人跨过寒冷的日本海,踏上中国东北辽源的土地。他们的行李箱里装着稻种、农具和褪色的政府传单,裤脚沾着北海道渔港的咸腥。这些被称作“开拓团”的移民并不知道,脚下的黑土地里深埋着高粱残根——那是原住民耕种了百年的痕迹。
日本关东军的卡车在冻土上碾出深辙,将移民们分配到棋盘状划定的聚居点。佐藤一家分到三把铁锹和印着“五族协和”的棉被,父亲对着简易地图发呆:标注为“未开垦区域”的47号地块,荒草丛中分明竖着半截烟囱,生锈的锄头柄斜插在积雪里。夜间能听到狼嚎从山那边传来,但更令人不安的是偶尔响起的枪声,宪兵队巡逻时留下的弹壳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移民村唯一的学堂挂着两面旗帜,满洲国五色旗总是比太阳旗低半寸。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农业报国手册》时,窗外常有裹着棉袄的中国孩童扒着土墙张望。卖豆腐的老王头会趁宪兵换岗时溜进村,用半生不熟的日语和移民妇女换肥皂,他粗粝的掌纹间嵌着和开拓团相同的黑土。1945年秋天,当苏联红军的炮声震碎移民村窗户纸时,卖豆腐的独轮车仍在晨雾中准时出现,车辙里晃动着血色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