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移民大国,加拿大在2018年持续推行多元化的移民政策体系。这一年的移民框架延续了"经济类移民优先,家庭团聚和人道主义移民并重"的原则,通过优化申请流程、调整评分标准等方式,吸引全球人才充实劳动力市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移民政策主要呈现五大支柱,构成层次分明的准入通道。
经济类移民依然占据年度移民配额的主体(约占总配额的58%),其中快速通道(ExpressEntry)系统作为核心遴选机制,整合了联邦技术移民(FSW)、联邦技工移民(FST)和加拿大经验类移民(CEC)三大项目。2018年CRS综合评分系统引入法语能力加分项,具备中高级法语水平(CLB7以上)的申请人可获得额外15-30分的语言加分。同时,首次为有加拿大兄弟姐妹的申请人增设15分亲情加分,这些调整反映出语言优势与家庭纽带在移民选拔中的权重提升。全年EE系统共进行85轮筛选,最低邀请分数在439-456分区间浮动。
省级提名计划(PNP)在2018年出现显著扩张,11个省份及地区推出60余个移民项目。安大略省推出的"优才优先计划"将STEM专业硕士毕业生的省提名审批周期缩短至60天;卑诗省科技试点项目为29类紧缺技术岗位开通快速通道,对语言要求降至CLB4。大西洋四省试点计划(AIPP)在此年度全面落地,雇主驱动的移民项目允许中低技能劳动者凭全职工作offer申请,护理、餐饮、运输等蓝领职业群体迎来政策利好。
家庭团聚类移民政策呈现两个显著变化:配偶担保移民取消两年有条件居留限制,申请人通过考核后直接获得永久居民身份;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的担保人收入标准沿用2016年版本,较上年降低约20%,但新增三年报税记录审查机制。值得关注的是,超级签证政策将单次停留期限延长至五年,成为无法满足担保条件的家庭替代方案。
针对特定群体的政策革新同样引人注目:国际毕业生通过"读书+工作"路径申请永居时,硕士以上学历获得额外加分优势;农业与食品加工试点项目的雏形开始显现;护理人员移民通道新增儿童看护和家庭护工两个专门类别。这些精细化设计显示出移民政策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2018年的政策调整折射出加拿大对移民群体的结构化需求:既需要具备高学历的技术精英充实创新产业,也重视基础劳动力填补就业缺口。这种多层次准入机制在为申请人提供多元选择的同时,也在动态平衡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全国性人口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