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加拿大在全球移民政策频繁收紧的背景下,延续并强化了其开放、包容的移民传统,通过多项政策调整进一步巩固了“移民立国”的战略导向。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坚持大规模引进移民的发达国家,加拿大在这一年推出的改革措施既回应了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也为国际人才和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其政策框架对全球移民治理产生了示范效应。
在经济类移民领域,加拿大将年度移民配额从2017年的30万提升至31万,并宣布未来三年计划接纳超过100万新移民,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快速通道(ExpressEntry)系统在评分机制中新增“加拿大亲属加分项”,对拥有法语能力或获得省提名的申请人给予额外权重,使技术移民筛选更精准匹配区域经济需求。联邦政府与各省份合作的省提名计划(PNP)配额同比增加9%,安大略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等经济活跃地区通过定向职业清单,加速吸纳信息技术、医疗护理等关键领域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大西洋移民试点计划(AIPP)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于2018年正式扩大雇主担保范围,纽芬兰、新斯科舍等大西洋四省通过降低语言、学历门槛,成功吸引了6700名新移民填补当地劳动力缺口。
家庭团聚类移民的改革同样引人注目。父母及祖父母团聚移民(PGP)在年初重启时采用随机抽签制替代先到先得模式,将年度配额增至1.7万份,并通过改进申请流程将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两年以内。配偶团聚移民则取消境内申请人的合法身份限制,允许临时居民在等待审批期间获得开放式工签,这一政策调整使得家庭团聚申请量同比增长15%,反映出加拿大对移民家庭权保障的强化。
在难民及人道主义保护方面,加拿大继续履行国际责任,全年接纳超过2.8万名难民,其中43%为政府资助类别。特别针对2018年全球难民危机,加拿大推出“混合资助难民计划”,鼓励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安置难民,这种公私协作模式使叙利亚、厄立特里亚等冲突地区难民的安置效率提升30%。此外,移民部对“全球人才流”(GlobalTalentStream)进行优化,将特定高技能岗位的工签审批时间压缩至两周,助力科技公司快速引进海外顶尖人才。
历史数据表明,2018年的政策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加拿大构建“竞争力导向型”移民体系的战略延续。政府通过动态调整配额分配、强化省际协作、完善融合服务等方式,将移民政策与国家经济转型紧密结合。这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移民管理模式,不仅使加拿大在人才争夺战中保持优势,也为全球移民政策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如何在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下,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包容的平衡。正如时任移民部长胡森所言:“每份移民档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而千万个家庭的未来,就是加拿大的未来。”这种将个体价值与国家发展深度绑定的治理智慧,正是加拿大移民政策持续焕发生机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