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钟,薄雾还未从火山口湖散去,乔纳森已经赤着脚踩进湿润的红土里。椰壳纤维编织的篓子随着他的步伐在腰间晃动,惊起几只正在啄食野果的黑冠椋鸟。这里是瓦努阿图埃法特岛腹地,树冠层叠的热带雨林与突然开阔的种植带犬牙交错,像是一块被藤蔓缓慢吞噬的祖母绿地毯。
空气中弥漫着发酵的甜香,那是三十七种野生芋头混杂着火山灰的气息。六十二岁的乔纳森弯腰查看塔罗芋头叶片背面新结的露珠,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茎秆间翻动时,惊动了一条正在蜕皮的树蚺。对这位种植了四十五年有机蔬菜的老农而言,分辨作物健康与否从不需要土壤检测仪——当黑蚂蚁开始在香草兰藤蔓上建造迷宫状的泥巢,就预示着赤道辐合带即将北移。
沿着藤梯爬上十五米高的诺丽果树,乔诺森从树皮皲裂处刮下赭红色的树胶。这些凝固的汁液将在三天后与碾碎的野生胡椒混合,涂抹在木薯茎段的切口上。这是祖父传下的秘方,能让被飓风折断的作物重新萌发三倍新芽。他的种植园里,每棵面包树都有专属的香蕉护根圈,腐烂的芭蕉叶为幼苗搭建起富含钾元素的温床。
火山灰土壤在正午阳光下折射出金属光泽,乔纳森的妻子梅拉蒂正在用火山岩片垒筑新的堆肥池。深紫色蝶豆花与亮黄色姜黄根茎的残渣层层叠叠,与碾碎的珊瑚碎屑形成奇妙的共生层。这里的农人深谙物质循环的魔法——雨季冲刷下来的火山矿质与椰子壳炭化的黑金相遇,会在下一个季风来临前孕化出令西葫芦暴长的新土。
暮色中,七个种植家族的族长陆续聚集在挂着鬣蜥尾骨的议事棚。用露兜树叶包裹的卡瓦根在石臼里被捣成乳白色浆液,传递时的海螺碗泛起月白色的涟漪。他们正在争论是否要引入澳大利亚的滴灌系统——十年前引进的荷兰温室虽提高了西红柿产量,却让附近沼泽的招潮蟹群神秘消失。挂在竹梁上的天气占卜贝壳发出细碎的碰撞声,棚屋外,今年第一群候鸟正掠过十二月的柑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