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加勒比海的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由圣基茨岛与尼维斯岛共同组成,常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翡翠”。这个国土面积仅261平方公里的岛国,却承载着四万余人口的丰富人种图谱。翻开历史的扉页,十七世纪的甘蔗种植园催生了大规模非洲奴隶贸易,西非海岸的沃洛夫族、曼丁卡族等数十个部族后裔经大西洋中段航线的血泪迁徙,构成了当地人口的主体基底。当代统计显示,约92.3%的居民具有非洲血统,他们的面容轮廓中镌刻着班图人特有的宽鼻厚唇,头发保持着紧密的螺旋卷曲基因记忆。

7%的混血群体犹如文化调色盘,其中科里奥尔人(Criollo)作为早期欧洲殖民者与本土黑奴的后代,创造了独特的克里奥尔语体系。该语言以英语为骨架,糅合法语方言词汇与西非语法结构,至今仍是市井生活中的通用媒介。少数白人群体主要聚居于巴斯特尔的红砖建筑群中,他们的先祖可追溯至1624年首批登岛的英国殖民者及十九世纪迁入的葡萄牙马德拉岛移民。
近十年间,投资移民政策吸引的东亚与中东新贵为人口图谱增添异色,首都巴斯特尔街头的中文标识与阿拉伯文广告悄然生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境内华裔群体已达总人口的1.2%,主要经营零售与旅游业。这种人口层次的叠加并未消解传统,反而催生出别样的文化共生——非洲鼓点与英国铜管乐在年度狂欢节中共振,印度教排灯节彩灯与基督教圣诞颂歌在十二月的街区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