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波光粼粼的东海在黄昏中染成金色时,冲绳群岛的轮廓总显得格外模糊。这片位于日本列岛最南端的土地,仿佛被海浪和历史冲刷成了一个永恒的边界——既是地理的,也是文化的。从琉球王国的海上贸易枢纽到明治时期被强行并入日本,再到二战时沦为太平洋战场最惨烈的“铁暴风”中心,冲绳人的身份始终在帝国夹缝中摇晃。当美国军机轰鸣着掠过甘蔗田,当地老人弯腰耕作的身影与军事基地的铁丝网形成诡异的叠影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起行囊,将故乡变成地图上的一个锚点,航向未知的彼岸。
这个被称为“移民群岛”的地方,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乘着“官约移民”的船队奔赴夏威夷甘蔗园。但真正的大规模出走发生在1972年冲绳“复归”日本之后:表面上回归祖国怀抱的狂欢中,美军基地面积不降反增的现实、本土资本对离岛的掠夺性开发,让世代守望大海的岛民逐渐明白,故乡的潮声里浸满了难以溶解的苦涩。东京大公司玻璃幕墙上反射的霓虹,秘鲁山区飘着冲绳苦瓜香气的移民餐馆,巴西街头传来三线琴声的社区集会——冲绳人的离散轨迹,在五大洲织出了一张用乡愁修补的网。